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与法 > 正文
三门峡市检察机关办理的段某峰等27人涉民生劳动争议交办案被最高检控告申诉检察厅编印的《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指导》发布为典型案例
时间:2025-05-16 09:01:49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田保庆 通讯员 王飞

  近日,三门峡市检察机关办理的段某峰等27人涉民生劳动争议交办案,被最高检控告申诉检察厅编印的《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指导》发布为典型案例。

  河南段某峰等27人涉民生劳动争议交办案

  关键词

  劳动者 工伤保险待遇 诉前和解 社会治理

  基本案情

  民事支持起诉申请人段某峰,男,1973年12月出生,系某化学公司员工。其他26名民事支持起诉申请人,亦均系该公司员工。

  2018年9月30日,河南省义马市某化学公司改制,该公司在未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情况下,与包括段某峰在内的27名员工解除了劳动关系。2019年8月,段某峰被诊断为职业性肿瘤-肺癌,并被人社部门认定为工伤,伤残等级二级,其他26名员工被鉴定为九级或十级因工致残。2020年9月,该公司与段某峰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但对中断劳动关系期间的社保未予补缴,导致段某峰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他26名员工亦存在类似情况。

  检察机关履职过程

  案件来源。2024年7月18日,段某峰到义马市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反映被错误解除劳动合同、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等问题,申请检察机关提起民事支持起诉。

  审查办理。2024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认为本案涉及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且案涉民事、行政等多个法律关系,遂确定为涉民生领域司法保障控告申诉重点案件予以交办。河南省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要求三门峡市两级检察机关加强一体履职,依法认真办理。两级院检察长先后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了解具体诉求、研究解决方案。义马市人民检察院抽调控申、民事、行政等部门骨干组建工作专班,经实地走访,发现公司与段某峰解除劳动合同时,向其支付了一次性经济补偿金13万余元,现在要求其退回才能补缴社保,段某峰则担心退回钱款后自己权益得不到保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同时,段某峰被解除劳动合同后,已按照灵活就业形式新开立养老金账户并缴费,需要先行申请退费才能办理原工伤待遇认定等手续。

  2024年10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及河南省人民检察院赴义马市人民检察院现场督办,提出“三步走”方式促成和解的意见。义马市人民检察院高效推进案件办理。一是召开公开听证,实现诉前和解。邀请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医疗专家、律师担任听证员。承办检察官全面梳理本案法律关系,释明民事支持起诉、行政诉讼、自行和解等方式及各自优劣。经过政策解答、听证员评议等环节,段某峰、某化学公司均同意采取和解方式解决。二是引入第三方账户,解决信任危机。面对双方缴纳环节存在的矛盾,检察机关引入第三方监管,由段某峰先将应退回给公司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存入第三方账户,公司随即向人社部门为段某峰补缴社保费,并收到第三方账户解冻的补偿金。双方还就补发工资事宜达成一致意见。三是参与社会治理,推动完善行政管理系统。针对社保缴费平台功能受限问题,检察机关积极协调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破解堵点问题,推动短时间内在网上审批系统中创建工伤保险补缴业务模块。11月14日,段某峰收到社保中心发放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延伸工作。义马市人民检察院针对发现的问题,建议人社部门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对企业拖欠养老金、工伤保险金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本地危化企业开展法律宣传,明确企业改制时应为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同时,联合人社局、社保中心、危化企业召开劳动者权益保障座谈会,共同推动完善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建设,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针对其他26名职工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未落实到位的问题,检察机关以个案化解推动类案办理,督促人社部门依法履职,快速审核办理。

  典型意义

  以“如我在诉”理念高度重视涉民生信访案件。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群众依法解决诉求的重要救济途径,应当优先受理涉民生领域信访申诉案件,认真全面细致审查信访事由,既要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又要促进解决合理诉求,在首办环节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以一体履职、综合履职寻求信访问题“最优解”。对涉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民生案件,上下级检察机关应当共同研究、合力化解,充分运用检察长下访接访、交办督办、公开听证等方式,“一揽子”解决当事人的急难愁盼。对问题复杂、矛盾交织的信访事项,以“穿透式”思维审查全案,找准检察为民切入点,引导当事人选择纠纷解决效率更高、矛盾化解效果更好的和解方式,确保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

  以高质效法律监督助推社会综合治理。检察机关办理涉民生信访案件,既要解决个案问题,还要推动解决个案反映出的行政履职或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案系河南省工伤领域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后补缴工伤保险费的首例案件,现有社保缴费电子平台无对应的工伤保险补缴模块,检察机关积极沟通协调,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共同努力,快速推动完善社保电子办公系统,从源头上减少此类信访再发生。

编辑:晏语悦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