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杜美丽 通讯员 崔捷
卫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聚焦要素支撑和服务保障,攻坚推进规划引领、要素保障和耕地保护等三大主业,稳步提升“优空间、护资源、保发展、惠民生”四项能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持规划引领 服务城市重大战略部署
科学高效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紧跟省市步伐,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开发保护需求,优化区域和城乡功能布局、用地结构和要素配置,高质量完成《卫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并于2024年6月8日通过省政府第一批批复。
协调推进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坚持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和提升综合承载力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积极协调督促各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启动涉及16个职能部门的37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完成专项规划目录清单,为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持续的城市发展空间。
统筹城乡空间规划。全力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完成了该市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163个村庄规划初步成果;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在过渡期内严格按照最新管控要求,对各类用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重要经济技术指标进行控制,真正实现以科学规划统领科学保护与发展。
强化要素保障 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
提升土地报批质效。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工作导向,持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报批力度,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报批、用地规划中的困难和问题。截至2024年11月,共完成各类建设项目用地报批1605.7121亩,有力保障了旅游路车西线南延、纺织东路、唐岗泵站、唐庄镇蓄水灌溉工程等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确保了劳动路、卫州路、学院西路、胜利路4条群众期盼已久的城区“断头路”的顺利打通。
优化产业用地供给。围绕全市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制定了国有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精准配置各类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重点项目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实现了“拿地即开工”。2024年,共出具规划设计条件意见书6件,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1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意见书》2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6件,收取配套费1355.05万元,供应国有建设用地9宗,总面积719.8亩,入库土地出让收益2.26亿元。
全力提升要素保障能力。落实“土地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土地储备、批而未供、存量土地消化处置工作。全年共计完成土地收储7宗,面积508.91亩,拨付土地补偿款3085.88万元。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538亩,存量用地2宗,面积17.21亩,为该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用地保障。
严守耕地红线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强化耕地保护责任。以“田长制”为牵引,进一步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从严从快推进各类耕地保护问题排查整改,该市耕地面积较2022年净增4600亩。截至目前,该市实有耕地面积62.78万亩,比上级下达任务多出2.4万亩;其中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5.41万亩。2023年,国家首次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耕地保护五项“一票否决”指标,该市均未出现扣分项。
从严落实“两平衡”管理。全面实行“先补后占”政策,强化占补平衡全流程管控。同时,坚决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对占用一般耕地的农业非经营性项目一律落实“先进后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持续加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截至目前,共节余占补平衡指标616.05亩,进出平衡指标5805亩。可开垦未利用地约1500亩,确保了该市连续23年实现耕地保有量任务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动态平衡。
坚持“控新治旧”遏制新增。坚决以“严起来”“零容忍”的态度和“长牙齿”的硬措施,全力推进耕地保护问题整改、卫片执法、违法占地等自然资源领域专项整治,积极构建“人防+技防”耕地保护监管机制。共恢复整改“非粮化、非农化”图斑102个,面积287.95亩,完成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图斑478个、面积2905.36亩,整改完成率100%。拆除违法建筑53处,总面积3950平方米。卫片违法比例降至近五年最低水平。
坚持民生导向 积极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全力化解不动产“登记难”。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依法依规、以人为本”的原则,研究出台了《卫辉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不动产登记有关问题实施意见》,针对不同类型遗留问题,研究制定化解路径,明确研判流程,分类分步化解处置,制定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真正实现“规范一批、处置一批、登记一批”。目前,共排查收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信息225条,个人自建房问题211条,已解决个人自建房问题26户,正在办理68户。
深入推进“15+6”民生实事。结合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5+6”件实事,实行容缺受理机制,坚持快研快办,全力推动不动产登记领域“急难愁盼”事项化解处置。目前,大同人家、天和.怡景、文苑小区、御景园、上海公馆等5个问题小区,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已全部化解。文苑小区和大同人家24户业主代表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全面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效能。紧紧围绕企业群众需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和“交房即交证” ,并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容缺受理等举措集成叠加效应,进一步提高审批质效。目前11小区已实现“交房即交证”工作,已办理首次登记8814套,已办理转移登记6146套;开展“带押过户”创新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共办理“带押过户”10户,抵押金额462万元;截至目前共颁发不动产权证书6781本,办理不动产登记证明5462份,查询证明4756份,切实办成办好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