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晓 通讯员 米山
冬至过后,是红薯粉条晾晒的好时候,也是红薯粉加工的高峰期。在河南驻马店市驿城区西部山区的沙河店镇山湾村,村里是一派制作红薯粉条的繁忙景象,红薯粉条成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金条”。
12月22日,记者走进沙河店镇三湾村侯福群家的粉条厂加工车间,见加工现场摆放的3个大锅热气腾腾,侯福群和帮手将红薯淀粉加水调和成糊状,然后倒入漏勺中,如丝线般通过漏孔落入滚烫的大锅里,开水中翻滚、定型,随后被迅速捞出,放入冷水中冷却,一热一冷的交替,整个程序有条不紊,这样下的粉条非常筋道。
柴火锅,烧水滚;锅上架漏瓢,轻捶慢打缓缓摇;千丝万缕随热浪,深入浅出水中捞;农家兄妹干劲足,房前屋后挂银条……板桥镇口门村一带,有冬至过后加工制作粉条的传统。“只有品质上乘、淀粉含量高的红薯才能用作制作粉条。”口门村的许学用告诉记者,他干粉条加工10多年了,摸索出了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也能保持粉条筋道口感的技巧。
许学用是当地有名的纯手工粉条加工大户,在当地政府帮助下今年建了两2冷库,每天能加工出一万斤纯手工制作的粉条。在许学用家的粉条加工车间,20多名帮手干劲十足,忙得不亦乐乎。
驿城区西部山区属浅山丘陵区,其特有的土壤、气候条件很适宜红薯的生长。近年来,驿城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扶持西部山区的沙河店、板桥、蚁蜂等乡镇把红薯种植、加工产业做大做强。现如今,驿城区西部山区纯手工粉条加工厂已发展到60多个,粉条加工从业人员1000多人,生产的纯手工红薯粉条除了销往本地市场,还“触网”远行,销售到了省外国外,迅猛壮大的“红薯经济”成为豫南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