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电信诈骗已成为一种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了增强公众对电信诈骗的认知与防范意识,近日,新乡县人民法院邀请该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乡工程学院师生旁听了一起电信诈骗案件庭审,旨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能力,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自2023年5月份起,被告人刘某通过某APP搜索全国资源群,添加群内成员为好友并提供虚假招嫖信息,后使用多个账号分饰多角,以“中介费”“定金”的名义骗取被害人的钱财。至2023年9月份,被告人刘某对骗术进行升级,在被害人支付“定金”并约定好上门服务的时间后,被告人刘某谎称上门小姐被公安机关抓获,其通过公安机关内部的熟人打听,公安机关已掌握了被害人涉嫌嫖娼的信息,可以让熟人帮忙平事,利用被害人的恐惧心理,以“平事费”的名义骗取被害人小林等7名被害人504万余元,其中4人为在校大学生。
庭审过程中,主审法官严格按照庭审程序推进各个环节,庭审现场庄重严肃,严谨有序,被告人表现出了深深的后悔之意。
在庭审现场,代表们认真听取了案件的审理过程。通过此次旁听活动,人大、政协代表以及在校大学生对电信诈骗案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代表们表示将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向广大群众宣传电信诈骗防范知识,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进一步增强了公众对电信诈骗犯罪的认识和警惕性,为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大学生被骗的案件屡屡发生,涉及金额从数百到数万元不等。这些案件的发生,暴露出部分年轻人在面对诱惑时缺乏必要的判断力。常见的诈骗套路有以下几种:招嫖变刷单。以完成任务就能免费提供“上门服务”为由,诱导受害者下载涉诈APP进行投注和刷单任务。网络招嫖诈骗。以“上门服务”需要先收取交通费、押金、保证金为由实施诈骗。裸聊敲诈。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寻找目标,邀请对方进行裸聊,诱导受害者下载木马软件,以此窃取受害者通讯录信息,再以截取的裸聊视频为要挟,敲诈受害者钱财。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诈骗手段包括冒充公检法、中奖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等,在此,特提醒广大群众要自觉增强法律意识,抵制电信诈骗行为,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避免上当受骗,同时,要学会识别诈骗信息,如果遇到可疑的情况要及时报警。希望广大群众能够积极参与电信诈骗防范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刘明新 李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