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新乡 > 正文
拒不执行终获刑!新乡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打击拒执罪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12-27 14:49:35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崔新保 通讯员 李海旭 宗珂

  法院执行工作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公里”,不仅承载着当事人实现权益的殷切期待,更象征着法律的底线和尊严。“让每一个生效裁判落地有声”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新乡中级人民法院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审执工作,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方位加强执行工作,不断加大依法惩治拒执犯罪的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了“拒执必打”的强大声势,有效震慑了有能力履行而拒不执行的被执行人,彰显了司法的权威。

  12月26日上午,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2024年以来新乡法院进一步加大对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切实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相关工作情况,并发布8起新乡法院打击拒执罪典型案例。新乡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超出席发布会并通报工作情况,执行局长闫瑜介绍典型案例情况,省市十余家新闻媒体参加发布会。发布会由新乡中院政治部副主任史延丽主持。

  多方联动,以数据化执行强效能。

  近年来,新乡两级法院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按照分级分层推进执行联动对接基本要求,不断畅通协作路径,构建综合治理格局。先后与公安、自然资源、公积金等部门联合制订执行联动方案,在包括中院在内9家法院设立不动产、公积金专项查控工作室。其中,2024年以来共发起网络协查9.7万次,执结案件 2.55万件,执行到位21.54亿元。充分应用微执行小程序强化执行流程节点信息公开,建立“执行110”快速反应、律师调查令、“悬赏执行”和异地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出具律师调查令875份,发布悬赏执行269起,回收有效执行线索1259条,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瓶颈制约,逐步实现对各类涉执信息“归集”管理。在公安、工信等部门大力支持下,研判被执行人工作、居住和经常活动地信息,有效提高了执行效率,对被执行人起到了强大的心理震慑作用。

  刚柔并济,以柔性劝导解“心结”。

  对经过核查符合执行惩戒条件的案件,新乡市两级法院认真区分失信与失能,严守比例原则,帮助1257家涉案被执行人企业、6570人次失信自然人退出失信,屏蔽往期法人及其他组织2803人次。对经过释法教育仍规避、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采取拘传6278人次、拘留1591人次。在拘留期间,协调拘留所、司法局、诉调中心联合开展矛盾疏解,抓好被执行人入所头24小时“心理震荡期”,以“面对面”和“背靠背”相结合的方式,找准权益兑现的“最大公约数”,调解成功率达35%。即便在办理拒执犯罪过程中,也认真贯彻“自愿协商”和“主动履行从宽”原则,对多名主动履行的被执行人给予了“定罪免刑”或者“决定适用缓刑”等宽大处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亮剑”拒执,以执行“铁拳”破“坚冰”。

  新乡两级法院坚持依法严厉打击拒执犯罪,先后与检察院、公安机关建立协调联络员制度,构建“公诉+自诉”相结合的打击机制。协调公安机关在刑侦部门成立打击拒执犯罪侦查大队,着力解决拒执罪程序衔接、犯罪证据固定难题。一年多来,已向公安移送拒执犯罪线索68件70人,全部补充侦查完毕并交办到位。全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1件21人,检察机关提起公诉19案20人,经公安机关出具《不予立案通知书》或者检察机关出具《不起诉决定书》后,引导转入自诉程序3案,全市两级法院已判处拒执罪19案19人,推动执行完毕2案,到位金额1800余万元。

  本次新闻发布8起案例内容涵盖了“自诉讼开始即将名下财产转移一空”“假借他人账户收取应收账款”“提供虚假手续干扰执行调查”“隐匿财产收入规避履行”“假离婚且放弃主要财产”“拒绝报告现金流水所涵盖的财产信息,经法院多次采取罚款、拘留措施后仍然继续逃避履行”“规避履行且将主要财产挥霍一空”等类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警示教育意义。实践中,新乡两级法院确立了“网上网下相结合,专项行动和个案突击互为补充,静态数据和动态行为相互印证”的基本思路,善于从微信、支付宝等数据化交易信息中深挖隐匿的财产线索,通过比对分析,形成扎实的“证据锁链”,取得良好的以打促执效果。同时在审理期间,两级法院广泛邀请其他关联案件被执行人及其亲属旁听审判,发挥出典型示范案例“乘数效应”,激励更多债务人主动履行生效法律义务,助力打出执行权威和公信力。

  据悉,新乡两级法院将以深入落实打击拒执犯罪最新司法解释为契机,积极协调公安、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各自技术和路径优势,推动以点带面,形成从严惩处拒执犯罪行为工作合力,引导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力争实现“打击一案、震慑一片、治理一方”的良性循环,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为该市诚信社会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