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在洛阳牡丹基地内,一批盆栽牡丹正在剪枝、选苗、消杀、入盆。这批经特殊苗木处理的牡丹,将会在春节前夕运往天津,作为特殊礼物与天津人民见面。而共同做成这件事的,是洛阳牡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孙国润和天津洛阳商会会长王富军。
“我为洛阳做点事儿,天津也有我一份!”2024年末,在天津的洛阳企业家们在共话家乡情时,共同提出了满含家乡情怀的这句话,之后通过洛阳在外乡贤牵线搭桥,孙国润和王富军即在让如何洛阳牡丹能够走进天津、落户津门努力着。
洛阳牡丹进天津,机缘伊川县乡贤联谊会
在地方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伊川县乡贤联谊会肩负着与大家联谊提供信息的重要使命,担当着推动地方经济与产业协同共进的关键角色。联谊会一班人凭借着对地方发展的满腔热忱以及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奔走于各个企业与机构之间,致力于搭建合作的桥梁,为伊川县的众多产业不断注入新活力,探寻新机遇。
2024年11月22日,北京洛阳企业商会第三届换届大会在北京召开,新当选的会长周胜利是从伊川县走出去的优秀企业家,伊川县工商联、总商会、乡贤联谊会一行受邀参加大会。会上,洛阳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北京洛阳企业商会共同发起“我为洛阳做点事”倡议活动,将引导更多洛阳乡贤发挥所长、各尽其能,为家乡发展多作贡献。
同是在北京举行的大会上,来自伊川县乡贤联谊会的韦亿兵、步轩锋、翟灵喜、周中强等却没有闲着,他们利用参会的时机广交朋友,推广家乡的信息,努力当好伊川家乡的宣传员。在收集到的许多信息中,其中一个是他们收到在天津暂住的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原副总编辑伊川籍乡贤于乾坤的邀请,让大家到天津考察,联谊伊川籍在天津人员。而这次考察契机,却为洛阳牡丹走进天津搭建了精准对接的平台。
天津洛阳商会,当之无愧的津门豫商纽带
韦亿兵一行到天津联谊的人员之一是天津洛阳商会会长王富军,作为在津洛阳商人的杰出代表,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推动天津与洛阳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他所领导的天津洛阳商会,汇聚了众多在津打拼的洛阳籍企业家,这些企业家们带着河洛大地的质朴与坚韧,在天津这片沃土扎根生长,使商会成为了两地交流合作的鲜活纽带。
此前,商会就曾多次组织各类活动,促进两地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为家乡洛阳的发展贡献力量。多次联谊活动中,来自洛阳和天津的众多企业家们齐聚一堂,共叙津洛两地情意,尤其是近期提出“我为洛阳做点事儿,天津也有我一份”的口号,不仅加深了彼此的感情,更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融通智慧生态农场养牡丹,天时地利都有缺“人和”
王富军创建的融通智慧生态农场,坐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茶淀街道,是天津地区葡萄种殖的特色区域,其中以茶淀“玫瑰香”葡萄品种为代表而闻名,北近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南靠中新天津生态城,地理自然环境位置优越。基地占地500亩,其中耕地面积300亩,水面110亩,基地内有硬化道路、大棚及楼宇等完善的基础硬件设施,致力于打造集绿色健康农产品、新型农业示范园区等多元化智慧节能环保的新型农旅产业综合体。
王富军有意想把洛阳牡丹引进到天津,但一直没有合适的途径。融通智慧生态农场在基础设施方面没得说,农场拥有先进的灌溉系统,能够精准地控制水量和灌溉时间,智能温室大棚的建设更是为牡丹的种植增添了一份保障,在寒冷的冬季或者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大棚能够有效地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为牡丹营造出一个稳定且适宜的生长环境,让牡丹免受外界不良气候的干扰,始终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天时、地利都有了,就是缺个“人和”!
建好乡贤联谊朋友圈,洛阳牡丹专家赴天津
这个“人和”,就是伊川乡贤联谊会联系到的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孙国润,他倾心牡丹产业研究工作28年,在洛阳牡丹产业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洛阳,作为牡丹的故乡,有着深厚的牡丹文化底蕴以及得天独厚的牡丹种植条件,孙国润深知牡丹产业蕴含的巨大潜力,28年来全身心投入其中。他不仅精心组织各类牡丹科研活动,汇聚专业人才,深挖牡丹的多元价值,更是积极向外推广洛阳牡丹,期望这一承载着千年文化与独特魅力的国花,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绽放光彩,让牡丹产业成为洛阳的一张闪耀世界的名片。
如今,洛阳牡丹产业已经形成了集观赏、油用、催花、鲜切花、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具备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然而,发展永无止境,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提升洛阳牡丹的影响力与产业规模,向外拓展成为了当下的重要方向。让洛阳牡丹走进更多城市,落户他乡,既能传播洛阳独特的牡丹文化,又能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带动更多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可谓意义非凡。此次伊川乡贤联谊会牵线搭桥,促成孙国润前往天津,与天津洛阳商会会长王富军等深入交流。正是迈出这关键一步的有力举措,他们将依托融通智慧生态农场,共同开启洛阳牡丹在天津发展的崭新篇章,努力让牡丹这一国花在津门花开富贵,书写别样的精彩。
融通智慧生态农场,可做洛阳牡丹在天津的新家园
在融通智慧生态农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在伊川乡贤联谊会韦亿兵等的见证下,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孙国润与天津洛阳商会会长王富军进行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共同探讨洛阳牡丹在天津的发展大计,为牡丹产业的异地拓展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
在种植合作模式上,双方达成了初步共识。以融通智慧生态农场为核心基地,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进行标准化的牡丹种植。
市场推广策略方面,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强大传播力,开设专门的洛阳牡丹天津推广账号,定期发布牡丹的生长过程、品种特色、文化故事等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广大网民的关注和喜爱。线下在天津的商圈举办各类牡丹展销会等活动,让天津市民能够近距离欣赏和了解洛阳牡丹的魅力,提高牡丹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天津举办牡丹文化展览,展示牡丹的历史文化、绘画作品、诗词歌赋以及牡丹相关的文创产品等,同时设牡丹鲜切花和盆栽的销售,让市民在感受牡丹文化的同时,能够方便地购买到心仪的牡丹产品。
文化活动策划同样精彩纷呈。计划今后在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在天津同步举办“牡丹文化月”活动,开展牡丹诗词朗诵大赛、牡丹绘画创作比赛等,吸引天津市民广泛参与,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内涵,增强市民对牡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洛阳牡丹在天津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深入人心。邀请天津的学校、社区组织学生和居民前来融通智慧生态农场参观牡丹种植基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牡丹的生长习性、价值和意义,深层次融合扩大牡丹文化的影响力。(栗晓)
编后语:
洛阳牡丹进天津,一场绚丽多彩的文化盛宴。
洛阳牡丹进入天津,一定是一场绚丽多彩的文化盛宴,将为两地的发展带来诸多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共同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繁荣的画卷。
对于天津而言,洛阳牡丹的到来将极大地丰富当地的花卉市场。以往,天津市民虽然能够欣赏到各类花卉,但洛阳牡丹的独特魅力无疑将为花卉市场增添一抹最为亮丽的色彩。其丰富多样的品种,从娇艳欲滴的粉色系到雍容华贵的紫色系,再到清新淡雅的白色系,每一种牡丹都有着独特的韵味,满足不同市民的审美需求,让天津的花卉市场更加琳琅满目、精彩纷呈。
同时,这也将显著提升天津的城市文化品位。牡丹作为中国的国花候选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洛阳牡丹在天津的扎根生长,意味着天津市民能够近距离领略这一古老花卉所蕴含的文化魅力,感受其背后所寄托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无论是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举办的牡丹展览,还是融入牡丹元素的城市景观设计,都将使天津这座城市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形象。
从经济角度来看,洛阳牡丹的引进将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花卉种植、销售、园林景观设计、花卉衍生品加工等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经济增长点。例如,牡丹花茶、牡丹籽油、牡丹护肤品等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还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天津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而对于洛阳来说,天津作为北方的重要城市,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牡丹产业在天津的落地生根将为洛阳牡丹产业的升级提供强大动力。通过与天津的合作,洛阳牡丹产业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种植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营销模式,推动牡丹产业朝着更加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洛阳牡丹在天津的不断发展壮大,两地在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也将更加紧密和深入。未来,或许会有更多洛阳的特色产业在天津找到发展的舞台,天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将反哺洛阳,促进两地的共同繁荣。洛阳牡丹在天津的花开富贵,将成为两地友好合作、协同发展的生动典范,为两地的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和机遇,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发展篇章,让洛阳牡丹这一古老而美丽的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见证两地携手共进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