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张智媛 吴颍霞
为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殡葬文明新风,近段时间以来,临颍县城关街道聚焦高额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理转变群众陈旧思想观念,共同营造了文明、节俭、生态、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抓责任聚合力。把殡葬改革工作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将殡葬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工作纳入“五星”支部“文明幸福星”“幸福和谐星”评星标准,纳入文明村居创建及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成立“文明殡葬和陈规陋习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居设“红白理事会”和工作推进小组,加强街道和村居两级统一协调,确保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层层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分析殡葬移风易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研究解决,实行班子成员分包负责制,确保有亡故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并赶赴现场监督。
抓宣传造氛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殡葬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系列宣传活动。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村广播、宣传栏、电子屏等平台,发布传播文明殡葬的相关政策和知识,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线下,鼓楼、老城等社区借助“颍之有理”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大集,在公共场所及人流密集区域设立宣讲台,宣讲殡葬改革的内容和意义、绿色殡葬的形式、文明祭祀的规定等相关知识;现场给居民讲解移风易俗与厚养薄葬的重要性及深刻意义;组织文艺志愿者编排移风易俗戏曲、快板节目,争当移风易俗的传播者、践行者。同时,发放《文明殡葬倡议书》400份,悬挂横幅30余条,书写、张贴临时标语70多条,出动宣传车20余次,在12个行政村主次干道、街头巷尾循环播放贯彻落实殡葬改革有关文件,引导广大群众从自我、自家做起,改陋习、树新风。
抓示范广带动。紧盯党员干部“关键群体”和殡丧事宜筹备“关键节点”,严格落实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嫁娶事宜“两报告一承诺”制度,督促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超标准、超规模的殡丧宴席和人情往来,带头并带动亲属、朋友和周围群众转观念树新风。今年以来街道机关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70余份,带头落实红白事简办,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鼓励“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以身作则,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乡村光荣榜”人物榜样作用和社会影响力,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为广大群众树榜样、作表率。同时,发挥各村“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的宣传监督引导作用,及时劝阻陈规陋习,随时监控本村不良治丧行为,以实际行动推动殡葬改革落地落效。
抓治理树新风。把整治农村陈规陋习作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内容,各村居自查自纠,填写《殡葬领域移风易俗问题清单及整改台账》,组织街道纪检、民政、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行动,不定期重点对高额彩礼、薄养厚葬、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方面问题进行排查整治,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其次,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抓手,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和办理流程,针对治丧时间、礼金数额、酒席规模、程序流程等出台措施及标准,在源头上遏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目前各村居大操大办现象基本消失,村(居)民们少了负担,鼓了“口袋”。
今后,城关街道将继续围绕“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持续发力,严格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和婚丧领域移风易俗任务要求,推动“殡葬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推动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