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助力肉牛产业提质增效
时间:2024-12-31 17:09:27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施巧婷
12月25日-26日,应宜阳县农业农村局的邀请,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草畜专项在宜阳县举办肉牛提质增效养殖技术培训会。会议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主办,宜阳县农业农村局共同协办,宜阳县农业农村局主管领导、规模养殖场技术人员、肉牛养殖户及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从业人员共80余人积极参与本次培训。
培训会上,河南优特产业肉牛团队负责人陈付英博士、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二耀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何阳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何阳教授就“育肥牛的效益提升策略”,从育肥牛品种选择、饲养管理、最佳出栏时间判断等方面,系统讲解了从买牛到卖牛的关键点。王二耀研究员作了“肉牛繁殖技术合理应用与思考”的报告,从当前肉牛形势、繁殖技术应用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陈付英博士作了“肉牛冬季饲养管理实用技术”的报告,从牛的防寒保暖、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作了详细讲解。授课专家针对着国际国内市场行情,围绕节本增效,将科技融入到肉牛养殖的各个环节。会议发放了《肉牛不同阶段饲养管理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手册》《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培训资料200余册。会议过程中,专家和养殖户热烈互动,加深了养殖户对培训内容的理解,也坚定了科学养牛、理性应对行情的信心。

培训会结束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王二耀、郎利敏、陈付英、张子敬、赵彩艳和何阳等专家,在宜阳县农业农村局赵亮亮、孙先黄等人的陪同下,深入宜阳县新生牧业有限公司和洛宜养牛场实地考察,展开针对性的技术指导。
新生牧业是以育肥为主的规模化牧场,从北方调入架子牛,育肥后出售。专家团队认真查看牛场的设施设备和饲料原料,王二耀研究员一边查看,一边指出对购入的母牛,调查其年龄和生产性能,做好妊娠诊断,筛选好母牛做种用,以应对明年可能出现的母牛大批量减少造成的牛源紧张。陈付英副研究员提出当前牛价低迷情况下,必须充分利用本地饲草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肉牛养殖利润。郎利敏副研究员指导养殖场要加强疾病风险防控,从北方调牛,牛来源于多个牛场,容易造成疾病传播,新购入的牛要检测一下是否有布病等传染性疾病,到场之后要隔离饲养,做好疫苗接种,使用电解多维、葡萄糖以及一些中药制剂来缓解运输应激,减少腹泻、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洛宜养牛场是一个自繁自养的母牛场,养殖场负责人姜峰涛说:“前两年粗放养殖都能赚钱,今年由于活牛价格太低,母牛一年不能生一个牛犊,就赔钱了。我这是自繁自养,繁殖率低,不能保证一年一胎,怎么办?”言语间满是焦虑。专家团队经过仔细观察牛舍的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王二耀研究员指出症结所在:母牛栓系舍饲,没有运动场,缺乏运动,光照不足;饲喂的主要是黄贮,比较单一,母牛膘情差;地面潮湿,容易滋生细菌,母牛躺卧过程中,易引起子宫炎症;不同的牛混群饲喂,不易观察发情,不同时期的母牛不能精准饲喂,母牛分群饲养,按照营养标准供给饲料,既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还可以满足不同牛对营养需求。王二耀说,对那些屡配不孕的牛,查清原因,该治病治病,该淘汰就育肥淘汰,调整牛群的结构,提高牛群整体素质。

近年来,针对肉牛养殖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市场行情,专家通过本次培训和现场技术服务,使养殖户充分认识到依靠科技支撑提高母牛繁殖率和犊牛成活率,科学调控饲料配方,发挥宜阳县地理优势,充分利用农副产品,降低饲养成本,是提高养殖效益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