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信阳 > 正文
淮滨:设施农业让“闲冬”变“忙冬”
时间:2025-01-02 10:40:54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朱丝语

  “我们大棚里不仅有火龙果,还有香蕉、红心蜜柚、凤梨等水果。‘南果北种’让我们一年四季都有水果丰收,真正实现了水果自由。”2024年12月30日,在河南省淮滨县谷堆乡的火龙果种植大棚内,一颗颗红红的果实挂满枝头,负责人熊西学一边采摘火龙果一边说。

  据了解,熊西学种植的水果大都采用大棚栽植技术。每座大棚都用上双面塑料、披上防晒布,冬日保暖,夏日清凉,棚内使用自动化设备,最大效率地控温、洒水、施肥,让果树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开花、结果。几年来,熊西学依靠县里和乡里发展特色产业的优惠政策,引进智能化种植系统,通过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和多年的摸索种植,发展大棚南方水果种植,流转土地200余亩,建成大棚70多个,成功实现了“南果北种”。

  “我们经常带着孩子们前来采摘,夏天采摘西瓜,冬天采摘火龙果。自己采摘的水果新鲜无保鲜剂,让孩子们体验到采摘乐趣的同时,还能让他们学到很多课本里接触不到的科普知识,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得到了放松,真的挺好的。”带着孩子前来采摘的市民白女士说。目前,熊西学的温室大棚已经已经成为周边游客休闲采摘和青少年研学游的热门“打卡地”。

  “种植业中的设施不仅指的是温室大棚、塑料大棚等,还包括田间地头的公共服务设施等。传统农业,看天吃饭,高度依赖土地、光热等自然资源,面临着气象灾害等多重风险。这些设施的使用让传统农业从‘靠天收’成功转换为现代农业的‘自主收’,让我少走了不少的弯路,技术、成本、质量等问题迎刃而解,科技赋能,设施农业大有可为!”熊西学对“南果北种”的未来信心满满。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近年来,淮滨县聚焦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不断推进农业政策落地,加大帮扶力度,在设施农业、科技赋能、产业带动等多个环节持续发力,加强产业现代化管理,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助推产业高效发展,实现种植规模化、品种多样化、结构层次化,培育壮大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特色品牌、现代农业园区,真正让“菜篮子”“果篮子”成为百姓的“钱袋子”,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如今在淮滨,处处可见设施农业的“身影”。田间地头,无人机承载农药如精灵般飞舞,守护良田康健;农业大数据平台似智慧军师,助农民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大棚种植基地内,调温施肥一键式操作,成效尽显……绘就出一幅粮食高产稳产、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