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网评 > 正文
创新谈:名利场不是科学家的主场
时间:2025-01-07 08:27:07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颜宁最近的一条微博广受关注。她表示,明年不接受学术报告邀请,除非是她的学生或博士后们的集体邀请。这一公告引发大家对科学家被学术应酬挤占科研时间的讨论。“看来颜老师也是不堪其扰”“向颜老师敬礼”“(这才是)学术清流朝顶流发展的必由之路”——网友们普遍为颜宁保持科学家本真初心、专注科研的精神叫好。

  科研是一项特殊的事业,是一条漫长的寂寞之旅。选择坐上这张冷板凳,就意味着要与世俗名利保持一定距离,甚至有所舍弃。要想在科研世界摘星择月,惠泽国家社会,学会甘于寂寞是第一课,也是终身必修课。当年,正是以邓稼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人员隐姓埋名,扎根大漠荒野,我们才能在艰苦岁月里拥有“两弹一星”这样震撼世界的伟大成就;正是有了南仁东这样远离喧嚣、奋战贵州深山的科学家,“中国天眼”才为我们一次次送来幽深曼妙的宇宙之波。可以说,眼前的成就有多灿烂,背后的那张板凳就有多冷。

  尽管寂寞,但科学的魅力依然吸引着一代代青年投入奔赴。相信在事业之初,多数科研人员都能潜心于学而自守自律,以期求取真经、开花结果。但在取得一定成就走上前台之后,也有人逐渐放松了自我要求,迷失在赞誉和掌声中,忘记了曾经与寂寞为伴、以知识为侣的自己,开始享受起“成功”来。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专家稍有名气,就热衷于频频赶场作报告,心思不在科研上,“一个PPT在不同场合一讲好几年”,人称“学术明星”;也有的学者虽然内心并不情愿,却常常因为抹不开面子,“被迫营业”去参加一些学术应酬,弄得自己终年疲惫不堪,学术上却收获寥寥。

  科学家需要接近社会,但不应是学术应酬中的“假面人”,不能沉溺于功利而舍弃事业上的追求。当今时代,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期待是如此强烈和急切,科学家群体应当别有一份责任感,维护自身形象,爱惜科研生命,不仅在籍籍无名时能潜心钻研,成名成家后也能心无旁骛、一以贯之,不为盛名所累、不被功利所惑,依然能回到书房和实验室,回到十分寂寞但无限丰富的科研中去。

  即使拥有再多的荣誉和桂冠,科学家依然首先是科学家,名利场不是他们的主场,科研才是他们的主阵地。一个真正的科学家群体,一定是一个超然物外、淡泊宁静的群体,一个不止步于已有成绩、对科学事业孜孜以求的群体。唯其如此,才能不断在科研道路上晋级拓荒,才能不断打开科学的新世界、取得研究的新突破。( 句艳华 )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