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马进伟
“我县将以专家领导的调研为契机,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柞蚕养殖和加工水平,扩大知名度,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柞蚕产业品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1月10日,鲁山县副县长于韶伟在接待一调研团队时表示。
当天,河南省委党校农村经济研究部副主任秦小玲、赵祯煜等一行5人对鲁山县蚕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先后到赵村柞蚕原种场、鲁山县柞蚕生态高效示范园区、蛾王酒业、羿伟龙祥(河南)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仙女织工贸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对当地柞蚕品种优化、制种选种、放养过程、丝绸文化及副产品深加工等进行了深入了解。
据介绍,鲁山县是“中国柞蚕之都”“河南省丝绸文化之乡”,柞蚕养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全县拥有柞坡资源300万亩,适宜放养柞蚕蚕坡130万亩,目前可利用柞蚕坡面积30万亩。鲁山柞蚕放养时间主要在清明节至端午节之间,放养时间不足两个月。一斤蚕籽的成本大约五六百元,而平常年份的收获量可以达到400斤蚕茧,每斤蚕茧的价格有30多元,养一斤柞蚕籽的净收益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
近年来,鲁山县积极引进柞蚕新品种及养殖新技术,使得柞蚕的颜色由原来单一的黄色扩展到红、黄、蓝、绿、白等多种颜色。随着生产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该县柞蚕产业已从单纯的放养增收,拓展到休闲观光、食品加工、缫丝织绸、养生保健和生物科技等领域,产业链条越拉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