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王倩 通讯员 段泓涛 闫丽娜 苏应许
“我们医院的儿科医生李晓垒和糖尿病科肺病脾胃科医生杨文燕,他们两个在中医学术方面认真钻研,勤奋好学,十分专注,对待患者如同亲人一般,也是我最得意的好学生,由于他们对中医的热爱和执着,从而让中医药技术如同火炬传递一般在基层得到广泛推广和传承,更好地服务群众的健康。”近日,舞钢市中医院国医堂中医内科医生侯国金被确立为2024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时,他满脸笑容、激动不已。
据介绍,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推进的一项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承载着深入挖掘、系统整理、有效传承并广泛推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独特学术思想与精湛临床技艺的重要使命。侯国金作为该院国医堂中医内科专家、副主任医师,作为名老中医,成为入选本项目的专家之一,在基层中医药领域深耕多年、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为医院的中医药发展与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5年1月2日,记者走进舞钢市中医院的门诊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国医堂三个大字,走廊两侧,设置了具有独特风格的8个中医药门诊诊室。在侯国金的诊室内,记者环顾四周发现,患者送来的各类锦旗挂满了墙壁,找他看病的患者也是络绎不绝。“侯医生,这几天我的肠胃不舒服,吃不下饭,有点恶心反胃,浑身没劲儿,您给我看看是什么病?”侯国金通过“望、闻、问、切”,很快为患者开出了中药处方,使患者满意地离开了诊室。
“自去年7月份我们医院开始申报名老中医工作室以来,每天因脾胃病、肺病等就诊的患者达50名以上,通过经方治疗慢性病的患者不计其数,由于中医药技术独特,在基层得到了广泛认可。”侯国金说,该市尚店镇尚东村谢女士12岁的儿子,因反复低烧,体温一直处于37.5°~38°之间,身上疼痛、乏力,上不了学,曾四处求医,也未能得到治疗,这样的情况持续半年之久。去年6月份,谢女士在别人的介绍下,带着儿子来到该院找到侯国金医生,侯国金通过中医诊断,确诊患者为少阳经郁热引起的不适症状。他运用“和解少阳,调和营卫”的疗法,让患者服用中药汤剂进行调理治疗,服药一个疗程后,谢女士的儿子出现低热情况的次数逐渐减少,在服用第二个疗程时,患者体温已经恢复到正常范围。为了表达谢意,谢女士把写有“医德高尚众人赞 医术高超创奇迹”的锦旗送到了侯国金的诊室。
“侯医生,在您的精心治疗下,现在我的病彻底好了,为了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特意给您送来一面锦旗……”采访中,侯国金向记者介绍了这位特殊病例。“有轻度抑郁症的患者,采用中草药调理,达到疏肝解郁,调节平衡的功效,对恢复患者健康发挥出了很好的作用。”侯国金说,一位25岁患者,因爱钻牛角尖、易怒、烦躁、失眠、焦虑、想不开,对他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巨大困扰,在找到侯国金就诊后,他运用中草药和心理疏导相结合的疗法,一个月后,患者于某症状消失恢复健康状态。“在诊室里悬挂的一面面锦旗充分说明了患者对我们中医技术的认可和服务的满意,我作为一名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充分利用好名老中医工作室这个平台,把中医传承放在第一位,做好传帮带教工作,把中医药技术传承给我的学生们,为更多的疑难杂症患者提供优质、高效较为独特的中医药服务。”
据舞钢市中医院党支部书记蔡广贺介绍,近年来,该院紧紧抓住中医药发展的机遇,利用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和学术思想得到传承,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推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的继承与创新,按照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要求,该院作为项目依托单位,2024年6月申报了“侯国金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工作室以侯国金副主任中医师为引领,采取师带徒模式,做实做细中医药“传帮带”,与6名院内及乡镇医生建立师徒传承关系,采用传统师带徒形式,对传承人进行面对面授课,以座谈讨论、门诊看诊、住院查房、下乡义诊等形式传授学术经验、学术思想,提高各学员的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同时,继承人认真记录跟师笔记、撰写跟师心得,认真整理门诊医案、总结老师的学术思想。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医德医风方面传承,培养传承人树立科学的中医发展观,指导其掌握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每月对传承人的学习进行阶段性考核,以考核促成长,进一步提升中医药诊疗水平,为中医药工作良性发展蓄后劲,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有序、良好发展。 从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新的一年,该院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学术传承。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举办学术经验交流会,提供更多培训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帮助继承人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定期下基层巡诊,重点指导基层医生解决疑难复杂病例问题;继续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探索传承长效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推动医院的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发挥出应有的团队力量,让中医药技术在基层得到推广、应用、传承,为聚力中医药强省建设发挥出我们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