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新建
2024年以来,宁陵县供销合作社秉持为农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守社有资产为农服务属性,通过一系列创新与强化措施,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更为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该社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持续推动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质量,该社在各项经济指标上均保持全市领先水平。2024年,先后接待省、市、县供销合作社系统7批次150多人前来考察调研和交流学习。
为进一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该社积极组建供销集团,打造一个综合性的为农服务平台。通过整合供销合作社优势资产,聚焦农业社会化服务、农资经营储备、再生资源、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核心业务,不仅盘活了系统资源,壮大了供销力量,更提升了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经营管理上,该社推行“县基一体化”模式。通过财务一体化管理和资产一体化运营,规范了财务管理,社有资产也实现了保值增值。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为做好2024年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该社去年9月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围绕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大局,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主要目标,通过支持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主体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着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方式,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
截至2024年年底,该社共计全程托管服务面积5.61万亩,农业社会化规模达26万亩次。从购买肥料、种子、农药开始,该社工作人员就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一粒种子、每一袋肥料都符合国家标准,不仅让农民在选购上省心,更有效避免了假冒伪劣产品的侵害。
该社的土地托管服务不仅涵盖物资供应,还包含从耕地、播种、除虫、灌溉到收获的全过程。该社购置旋耕机、收获机、无人机喷洒设备等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替代传统的人力劳作,如今,农民可以站在田边,观看农田作业全过程。这种转变,减轻了农民的体力负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此外,该社通过构建权责明确的专项资金监管机制和项目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加快为农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截至2024年底,该社建成孔集、逻岗、石桥、柳河和华堡等5个为农服务中心。这些为农服务中心具备智能配肥、农机服务、农资直供、烘干仓储、统防统治、农民培训等功能,不仅是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更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在县域综合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该社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早在2023年8月份,该社就开始谋划开展县域城乡融合综合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工作,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内容和方式,成功被纳入“首批县域城乡融合综合流通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年底,该社共计完成创建县级集采集配中心1个、乡(镇)网点14个、农资经营网点106个、农产品销售网点25个、日用品超市190个、再生资源网点16个。这些网点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县域流通服务网络,更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25年,该社将继续深化综合改革,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一是申报河南省战略性农资(储备)豫东库项目,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可申请国家扶持4000万元左右。该项目建成后,农资仓储能力将达到4万吨以上,小麦、玉米库容5万吨,将进一步提升该社的农资储备和服务能力。二是构建“四个体系”、打造“五大版块”,扎实推进县域城乡融合综合流通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通过构建现代化的流通体系、市场化的经营体系、规模化的服务体系和合作化的组织体系,该社将进一步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通过打造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版块、农产品现代经营服务版块、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版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版块和“832平台”服务版块,该社将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建好“六个中心”,即农村信用服务中心、农资集采集配中心、农副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交易中心和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中心。这些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该社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继续坚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通过深化综合改革、激发内在动力和发展活力,在宁陵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农民致富、繁荣城乡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