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张鸿雨
王长见的大年初一,总是由三苏园开篇。
年近七旬的王长见是郏县茨芭镇苏坟寺村村民,该村千百年来守护着三苏园。
“附近几个村过年都有这习惯,很多郏县人会在春节来这里游玩拜谒。”王长见说。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早年路过郏县时,曾惊叹“美似家乡峨眉山”,并留下葬于此地的遗愿。苏轼去世后,其弟苏辙将其葬于郏县小峨眉山下,后苏辙也葬于此,元代又置苏洵衣冠冢,始称“三苏坟”。
“三苏”与郏县结下近千年情缘,已成为郏县的闪亮文化名片。
近年来,郏县聚焦文物保护、规划建设、挖掘内涵、宣传推广等工作,努力传承三苏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1月29日,大年初一上午10点半,距离景区约1公里远的茨芭镇天城洼村已停满了车辆,游客只能步行前往景区。
走进景区,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三苏纪念馆,这里不仅是赏景游玩、思古寄情之所,更是传播“三苏文化”的课堂。在“东坡砚洗”展品前,家长给孩子讲述苏轼的故事;在苏轼文学展厅,几名小学生看见熟悉的诗句,齐声朗诵;文创产品厅内,印有苏轼诗句等“三苏”元素的文具、茶具颇受游客青睐。
三苏园景区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永军说,当天上午三苏园接待游客1.2万人,大多为郏县本地人。
苏轼不仅是文学家、书法家,还是一位美食家,郏县也因此开发了东坡酒、东坡饼等产品。
位于郏县长桥镇的河南东坡饼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听杰说,节日期间东坡饼在新郑机场供不应求,他们在节前连续加班制作。
“我要唱支歌,唱给苏东坡。从小立大志,瑞莲吐新荷......”当天中午12点,虽是寒假,但茨芭镇东坡学校的校歌《我爱苏东坡》照例响起。在校值班的校长王广钦说,学校重视“三苏文化”的传承,把苏轼诗词融入课堂,编制了“三苏"校本教材。
行走在郏县街头,处处可见深深的“三苏”印记,东坡塑像、东坡路、东坡大道、东坡印象、东坡商城、三苏汝河大桥、东坡文化广场、三苏加油站......
“我们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以诗为媒、以文为魂、以旅为行,大力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郏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杨洪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