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郭世清 通讯员 秦俊杰 王婉璐 杨依涵
在汝州市人民医院(新四院)急诊胸痛中心,最近3天之内,更是抢救了5例心肌梗死的危重患者。
近3个月内则抢救了20例胸痛病人,通过胸痛绿色通道和娴熟的开通血管技术把17人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但仍有3人,分别才47、51和71岁,因为病发后没有第一时间送院,到达医院时心肌已大面积缺血坏死……
56岁的申某,来自汝州市陵头镇申坡村。大年初二那天,他正忙于劳作,却突然被一阵剧烈的胸闷、胸痛狠狠击中,冷汗瞬间湿透衣衫,恶心感也如排山倒海般袭来,让他几乎站立不稳。
尽管没有肩背部放射痛,可那持续不缓解的剧痛,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扼住他的咽喉。他强忍着痛苦,在家人的搀扶下匆匆赶来医院。
患者被紧急送至医院后,急诊科医护人员迅速响应。护士一边安抚着患者及家属紧张的情绪,一边有条不紊地为患者连接心电监护设备,仅用短短几分钟,便精准完成心电图检查。当心电图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那一刻,时间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医生当即口头医嘱,护士迅速配置药物,第一时间给予患者双抗口服,同时肝素静推,为后续治疗争取黄金时间。
同时,急诊科医师即刻联系CCU医师会诊。CCU医师接到通知后,一路小跑赶来,仔细查看患者各项指标,结合临床症状,快速给出专业判断。之后,医师们与家属展开积极沟通,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病情的危急程度和手术的必要性,在取得家属同意后,争分夺秒将患者用担架车平稳护送至导管室。导管室内,手术团队早已严阵以待,患者一到,便迅速推进急诊手术,全力与死神抢夺生命。
紧接着,风穴路街道的刘某被推进了病房。此前4天,他一直饱受间断胸痛的折磨,在其他医院按“反流性食管炎”治疗却毫无起色,而不了了之。
大年初三,胸痛再度凶猛来袭,全身大汗、恶心等症状将他彻底击垮。在家自行服药后,病情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入院检查后,急性心肌梗死的确诊结果,让他和家人的心瞬间沉入了谷底。情况危急,当晚他便被转入CCU,准备接受介入治疗。
同一日,55岁的杨某也因突发胸闷、心慌被紧急送到医院。一切发生得毫无征兆,伴随着大汗、轻微胸痛和恶心,恐惧瞬间笼罩了他和家人。
检查发现,他的左前降支近端严重痉挛,虽最终诊断为变异型心绞痛,可在这患者激增的特殊时期,任何异常都可能成为引发致命后果的导火索,他也被迅速安置进CCU,接受密切观察。
大年初四,62岁的尹某因胸闷加重被紧急送来。她有着长达7年的胸闷病史,当地虽诊断为“冠心病”,但一直未得到系统治疗。
这次发病,恶心、呕吐、头后部憋胀感等多种症状交织在一起,让她痛苦不堪。
确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紧急冠脉造影、植入支架,术后她被转入CCU,此时的她,生命体征微弱得如同风中摇曳的残烛,随时可能熄灭。当晚,56岁的徐某因心跳加速、突发胸痛胸闷被火速送医。全身大汗、恶心、呕吐、腹痛,各种症状如汹涌的潮水般向他涌来,势不可挡。
确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这寒冷的夜晚,他被送进CCU,生死悬于一线。
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介入团队开通血管后送入心脏重症监护室,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里的医护人员们迅速开启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医生们日夜坚守,反复研讨病情,为每一位患者制订精准的治疗方案;护士们则如同不知停歇的陀螺,24小时不间断值守,时刻紧盯监护仪上那不断跳动的数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变化。他们脚步匆匆穿梭在病床之间,按时为患者喂药、测量生命体征,还耐心地安抚着患者和家属焦虑恐惧的情绪。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中,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医护团队凭借着精湛的医术、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功击退了死神,让5位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料,患者们陆续出院,重新回到了家人温暖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