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何五昌 王腾飞
2月7日,春节的鞭炮声余音未止,72岁的张满堂就已经坐不住了,眼看今年的马街书会就要开场,一大早他就开始忙活着打扫卫生、晾晒被褥、采购食物,为迎接他的艺人朋友做好准备。
“忙是忙,看着伙计们有吃的、有住的,心里比发大财还美。”张满堂说。
从元代起,每年正月十三,全国各地的说书人负鼓携琴,来到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马街村,在麦田里以天作幕、以地为台,吹拉弹唱。700多年来,这一传统一直延续,称作“马街书会”。马街书会的传承延续,离不开马街村人的奉献。
马街村民热情而无偿地接待参会艺人有着数百年的传统,自幼生活在马街村的张满堂,对马街书会更有着深厚的感情。几十年间,随着曲艺市场的萧条,艺人们难以糊口,张满堂接触到的很多老曲艺人,很多都选择了改行,马街书会也开始变得冷清。
为了让艺人们落脚,2004年,张满堂拾掇出三四间房屋,作为招待说书艺人的“客栈”,并提供一日三餐家常便饭。此消息不胫而走,书会期间来张满堂家住的艺人越来越多,原来准备的房间住不下了。2006年,张满堂拿出自己的全部家底,又在自家院里盖了12间瓦房,购买了床垫、被褥,每年可以容纳150人免费吃住。
“这个地方虽说比不上酒店,但能免费吃住,我们都很感激老张。”来自郏县的张新宽是是张满堂家的常客,在他心里,这里能听曲能表演还能与大家交流,就像家一样温暖。
随着近年来马街书会民俗文化的叫响,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张满堂为代表的“艺人之家”在周边村有十余处,每年都可为全国各地近千名艺人提供温馨的食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