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工作室 > 金融 > 正文
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成功堵截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高收益产品”诈骗
时间:2025-02-14 09:28:26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磊 通讯员 刘钰鹏 梁飞

  当前,电信诈骗手段花样层出,手段翻新,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银行是资金流通的重要枢纽,在打击电信诈骗违法犯罪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警银联动筑牢反诈“防护网”,共同守好群众“钱袋子”。

  近日,老年客户崔某来到中信银行洛阳牡丹城支行柜台,要求办理非柜面转账限额修改业务,客户称其要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保健药品,金额为4万元左右,因银行卡非柜面渠道出账限额不足,需要提高限额确保其能顺利转款。经进一步了解,客户称其通过网络弹窗添加养生群,群内有位“中医名家”在线宣讲保健知识并销售保健品,自己通过数月的“学习”,已经对“中医名家”推荐的保健品疗效深信不疑,为了自己的健康,尽管保健品价格较为昂贵,客户决定购买几个疗程试试。

  因客户年龄较高,购买金额较大,该行工作人员反复向客户提示相关风险,告知客户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保健品很可能上当被骗,并询问客户是否告知家人,崔某表示未与家人商量,并表示这位“中医名家”不是骗子,且保健品优惠时间快要结束了,催促银行柜员尽快帮其办理业务。为了保护客户资金安全,工作人员对客户提供的网络平台进行查询,发现平台存在涉诈信息,工作人员尝试与老人子女联系,希望通过子女对老人进行劝说,但得知老人为失独人员。了解情况后,支行立即启动“警银联动”机制,民警到场后对客户再次进行劝说。客户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差点上当受骗,决定不再付款,并对银行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表示感谢。

  2月10日,老年客户李某急匆匆地来到中信银行焦作解放路支行查询其名下金融资产。李某拿出手机,打开一个APP,要求银行工作人员立即查询其在中信银行的资产,并将资产信息上传到该APP上。凭借敏锐的风险识别意识,该行客户经理意识到客户李叔叔可能正遭受电信诈骗,其打开的APP疑似为涉诈软件。本着对储户资金安全负责的原则,客户经理随即告知李某此类事件是典型的电信诈骗,并联系柜台工作人员协助核实,柜员第一时间联系反诈中心民警,核实该APP确为诈骗APP,其特征为“以短期高频收益吸引参与者,APP会突然出现白屏,虽有网页链接可重新登录,但随时会崩盘。”

  但李叔叔仍坚信自己不会受骗,对银行员工的劝说不予理睬,要求立即上传自己资产信息。客户经理及柜员借助日常遇到的典型案例向李叔叔讲解了防范电信诈骗相关知识,并拨打110报警电话。最终,在民警和银行员工的劝说下,李叔叔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被骗,连连说“幸亏有银行工作人员,不然自己的养老本钱全被骗走了。”

  为守好打击电信诈骗的第一道防线,中信银行郑州分行对内常态化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风险识别能力和服务水平,履行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义务;对外积极开展防范电信诈骗、防范非法集资、反洗钱等金融知识宣教工作,提升公众防范意识,为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消费环境贡献中信力量。

编辑:晏语悦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