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春节过后,河南省的小麦生产迎来了关键的春季管理阶段。随着气温回升,小麦生长进入快速生长期,科学的田间管理成为确保夏粮丰收的重要保障。今年,河南省黎隆种业有限公司推广的名麦168凭借其优异的品种特性和抗逆能力,成为小麦种植户的首选品种。如何做好春季名麦168的管理,成为众多农户种植管理的重要课题。
名麦168品种特性与优势
名麦168是2023年通过审定的半冬性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自问世以来便凭借其卓越的特性受到广大种植户的青睐。该品种春季返青早,成穗率高,株高适中且抗倒性强,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下保持稳定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其株型松紧适中,穗层整齐,熟相好,籽粒饱满度高,使其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与技术要点
(一)返青期至起身期:调控成穗数,促控结合
河南省南部地区一般在二月上中旬、中北部地区在二月下旬开始返青,这一时期是调控成穗数的重要阶段,也是化学除草的关键期。对于名麦168来说,此时的管理应根据苗情分类施策:
弱苗麦田:对于冬前单株茎蘖数小于2个、起身期群体茎蘖数低于50万/亩的三类弱苗麦田,应以促进早发为主,尽早管理。建议在返青期至起身期每亩追施10-15公斤尿素,若麦田干旱,可结合追肥每亩灌水35-40立方米,以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帮助弱苗尽快赶上生长进度。
壮苗麦田:对于冬前单株茎蘖数在3-5个、起身期群体茎蘖数达到60-80万/亩的一、二类壮苗麦田,应以稳壮健株为主。若墒情合适且麦苗生长正常,春季灌水追肥可推迟到拔节中期,每亩追施10公斤左右尿素,确保麦苗稳健生长。
旺长麦田:对于播量大、播期早、起身期群体茎蘖数超过100万/亩的旺长麦田,应采取控旺转壮措施。可通过深中耕断根或镇压抑制旺长,也可使用化控剂。肥水管理应推迟到拔节中后期,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避免麦苗过度生长而降低抗倒春寒能力。
(二)拔节期:水肥管理与倒春寒防范
河南省从南到北在2月末至3月中下旬陆续进入拔节期,这一时期小麦分蘖的两极分化加快,幼穗发育进入关键阶段。此时,充足的水肥供应对减少小花退化、增加每穗粒数至关重要。多数年份河南省中部地区小花退化高峰期出现在4月5日前后,即小麦开花前15天左右。因此,在小花退化高峰前0-15天,给予小麦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对提高结实率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拔节期也是防范倒春寒的关键时期。倒春寒是指春季气温回升后突然出现的低温天气,通常发生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分为早春冻害和晚霜冻害。晚霜冻害主要发生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此时幼穗分化处于雌雄蕊分化期至四分体期,低温寒流会危害穗部,导致穗粒数减少甚至整穗无粒。种植户应注意以下几点:
低温前预防:在低温来临前采取灌水和喷洒化学抗冻剂等措施,增强小麦的抗寒能力。
补救措施:若晚霜冻害发生后,对于田间冻伤率≥10%的麦田,应及时灌水,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4-5公斤;也可叶面喷施生长促进剂、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或磷酸二氢钾等,促进小麦恢复生长。
田间综合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高发期。种植户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田间综合管理工作:
化学除草:春季是化学除草的关键时期,应根据麦田杂草种类选择合适的除草剂,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避免药害。
病虫害防治:随着气温回升,小麦易受到病虫害侵袭。种植户应及时观察麦田病虫害发生情况,适时喷洒农药进行防治。特别要注意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常见病虫害。
中耕镇压: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小麦根系发育;镇压则可以压实土壤,减少水分蒸发,增强小麦抗倒能力。对于旺长麦田,镇压还可有效抑制旺长。
黎隆种业生产部经理表示:“名麦168的优异特性离不开科学的田间管理,我们应当在小麦的生长阶段做好调控,为小麦的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名麦168的推广种植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黎隆种业将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不断推出更多优质的小麦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为中原农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种植‘名麦’、促增收已成为越来越多农民朋友的共同选择。”随着春季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河南省的小麦生产正朝着丰收的方向稳步迈进。我们相信名麦168凭借其优异的品种特性和科学的管理技术,必将成为今年夏粮丰收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