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源汇区残联在2025年全市残联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时间:2025-02-17 14:59:55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黄莹
在2月13日召开的2025年全市残联工作会议上,漯河市源汇区残联作为先进县区典型代表,以“开拓创新担使命 踔厉奋发谱新篇——奋力推进新时代源汇残疾人事业更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作经验交流发言。

2024年以来,漯河市源汇区残联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不断开创全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先后荣获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区科级领导班子综合考核三等奖、区民生事实办理工作先进单位、第八届全国残联专职委员知识竞赛优胜奖等多项荣誉。
突出党建引领,在机制建设上求创新、出经验、抓亮点。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优化调整了区残联四届主席团组成人员,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形成了全区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主动作为的良好格局。二是探索建立双线“四联四包”机制。探索建立了残疾人工作党建联包和业务联包双线“四联四包”机制,充分发挥党建统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作用和残联干部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确保残疾人帮扶政策落地落实。三是探索建立责任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从区级领导到行业部门、到乡镇街道、到村社区、到专门协会、到专职委员的九级工作责任体系,做到责任清单化、任务明细化,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四是探索建立宣传引导机制。通过抓重点节点、重点人物、重点单位、重点任务的宣传,讲好残疾人故事,传播残疾人声音,在全社会营造广泛关注、积极参与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
聚焦主责主业,在工作落实上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持把残疾人事业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一是注重强基育人,基层组织更加坚实。通过强化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高标准建成残协组织8个,着力打造了4个市级基层残联组织建设示范基地。二是着力政策落实,权益维护更加有劲。持续为30名残疾人提供上门评残“零距离”服务,办理残疾人证634件,做到愿办尽办;通过严把“六关”,高质高量对15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任务完成率达到130%。三是完善制度建设,基本保障更加健全。强力实施社会优抚、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四社联保”兜底保障模式,各项惠残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织密织牢残疾人兜底“保障网”。四是是强化多方联动,就业创业更加充分。采取“六个一批”的办法,多渠道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共完成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74人,完成率185%;农村新增就业68人,完成率113%;新增技能人才23人,完成率105%;残疾人按比例就业127人,完成率122%,各项目标任务完成率均处于全市先进位次。五是坚持需求导向,康复服务更加精准。通过精准康复服务,为全区残疾人免费发放辅具238件,为199名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服务,完成率达到166%,在区人大常委会年度民生实事办理满意度测评中达到100%。六是丰富活动载体,宣传文化更加出彩。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帮扶、宣传活动,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全市排名第一,信息宣传工作全市遥遥领先。七是紧盯项目进度,资金保障更加有力。中央、省、市、区四级预算资金年内已经全部支付到位,支付率一直处于全市领先地位。
坚持服务于民,在改革发展上勇探索、当先锋、走前列。坚决在改革中打头阵、扛大旗,一是强力推动助残志愿服务改革。按照“1+10+N”模式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伍,着力打造了马路街街道96771、顺河街街道“四单制”等助残志愿者服务品牌。二是积极推动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改革。在全市先行先试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新模式,切实提升残疾人服务质量,改革推进综合排序位列各县区首位,并在源汇区第二届政务服务改革创新竞赛中拔得头筹,独揽最佳案例一等奖、优秀组织奖、最佳解说员三项荣誉。三是扎实推动规范化建设改革。创新开展残联系统规范提升年活动,在全市率先将涉及惠残政策、资金、项目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做到了权力清单化、工作程序化、项目规范化。四是全力推动康复服务体系改革。在全市首家组织定点康复医疗机构与乡镇街道深化结对帮扶,依托定点康复医疗机构的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建立完善了区乡村三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下一步,漯河市源汇区残联将以全市残联工作会为契机,坚决扛稳残疾人工作的政治责任,以更大力度落实助残惠残政策,以更强举措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以更实作风推动全区残疾人事业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