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信阳 > 正文
信阳市平桥区:周庭朝的幸福“菇事”
时间:2025-02-17 15:34:10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朱鹏

  人勤春来早。2月17日清晨,信阳市平桥区甘岸街道杨庄村还被初春时节的寒意笼罩着,而金康源食用菌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周庭朝和他的员工们却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掀开合作社菇棚的保温帘,一股湿润的暖意立刻扑面而来,只见周庭朝手持篮筐在一排排整齐码放的菌棒间来回穿梭,随着指尖在菌盖上轻轻一旋,一簇厚实饱满的平菇便落入筐内,白色的菌褶间还凝结着当天的晨露。

  “这批货今天中午前就要送到长台关乡的集散中心。”指着身边如云朵般绽放的平菇,周庭朝笑着说。

  “去年入秋后陆续放置了15万个菌棒,每根菌棒可以出菇4-5茬。”周庭朝说,“菌棒制作要经过科学的营养配比,每批菌种都要实施严格的有机检测,菌菇的栽培全程禁用化肥农药。”

  “现在5个品种的菌盖直径能够稳定在6-8厘米,菌肉厚度可以达到1.5厘米,品质绝对上乘。”据周庭朝介绍,仅去年一年,合作社的平菇产量就达到了30万斤。

  这个与菌菇日夜相伴的中年汉子,8年前还是奔波于家用电器市场的一个小老板。2016年,32岁的周庭朝看到了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为农村带来的发展契机,毅然转让了经营多年的店铺,开始了他的食用菌种植历程。

  从山东枣庄学习归来后,周庭朝在淮河岸边流转20亩土地,将4个简易的蔬菜大棚改造成菇棚,作为食用菌种植的“实验室”。但创业道路上必定不会一帆风顺,不到一年,这个“吃螃蟹”的人就迎来了当头一棒。

  2017年,因灭菌不彻底导致棚内黄枯病爆发,原本鲜嫩的平菇像被抽干了精气,菌盖大片大片干枯脱落,他难过的连续几日彻夜未眠。2018年,突然降临的暴雪压塌了两座菇棚,他和妻子连夜抢救菌棒,手指冻得失去知觉仍然不肯停歇。

  谈起过往的艰辛,周庭朝只是淡然一笑,“这些都是上天给予的人生考验。”

  政府的支援、家人的鼓励最终让周庭朝渡过难关。街道农业发展中心派出技术员和他一起分析菌菇病因,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防治举措,村支两委帮助争取到乡村振兴扶持项目,让他在菇棚垮塌后重拾发展信心。

  如今,周庭朝的食用菌种植事业早已步入正轨,当初的4个简易菇棚被15个功能完备的温室大棚所取代,冷库、烘干房、发电机、小货车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园区内每天热闹繁荣的购销场景都在述说着这里的蒸蒸日上。

  话语间,周庭朝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平菇订单被排得满满当当。“现在每天能够出货1000斤以上。”他说,除了与信阳市本地的大型商超和农贸批发市场签订采购协议之外,周边地区的客商也会慕名而来。“去年销售额突破60万元,最远卖到了湖北随州。”

  在合作社的分拣室内,48岁的杨庄村村民李莲香正麻利地将当日摘下的平菇分拣装箱。“每到菌菇采摘期,村里都会动员大家前来帮工取酬。”她说,“每天能够挣到80元,有十几个乡亲在这里实现了农闲时节的致富增收。”

  “今年已经开始试种羊肚菌,这种菌的利润更高,当然对种植的要求同样也高。”谈起合作社未来的拓展升级,周庭朝眼神坚毅、目光灼灼。在他看来,菇棚里长出的不只是一茬茬饱满的菌菇,还有幸福生活的希望。

  暮色渐沉,周庭朝仍然留在菇棚内观察着菌种的生长状态,仔细调控着温度和湿度。菇棚外,运送废弃菌棒的三轮车突突作响,这些滋养过菌菇的渣料,即将反哺杨庄村的百亩菜田。

编辑:王丽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