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春季是小麦生长周期中变化最为迅速且管理至关重要的阶段,对于促进苗情升级、确保穗数稳定与粒数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为积极响应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发起的“春管科技服务行动”,2月14日至15日,河南省小麦产业科技特派员商水服务团成员胡卫国、杨剑等一行,前往商水县为当地粮食生产大户提供高效实用的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指导。
服务团成员首先来到小麦品种郑麦20的示范田。从整体上看,示范田土壤墒情良好,苗情长势喜人,为小麦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也发现了一些潜在问题:部分地块整地质量欠佳,表层土壤疏松导致播种后镇压不及时;加之去年冬季气温偏高,未来需高度警惕倒春寒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在田间发现红蜘蛛等虫害。
针对存在的问题,服务团成员提出了具体的管理建议:出现虫害的麦田立即实施药物防治;出现旺长的麦田,采取镇压等措施控制其生长速度,出现脱肥的,要进行及时施肥;播种晚长势弱的麦田,进行及时的灌溉与追肥;壮苗麦田,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延后到拔节期前后进行追肥,同时注重营养元素的均衡配比。同时还围绕防范“倒春寒”冻害风险、科学肥水管理以及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等问题,对种粮大户及周边农户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强调需依据品种特性、苗情、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实施差异化分类精准施策。
随后,特派员服务团队来到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到种粮大户于艳铭承包的靠近沟渠的田块往年常出现弱苗、发黄现象,该地约占其承包土地的五分之一左右,不仅影响小麦产量,同时也影响到玉米的收成。在服务团成员的帮助下,对土壤成分进行了检测,最后确定是由于土壤中却少磷而导致出现小麦苗弱发黄现象。秋播时,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采取了配方施肥,目前小麦长势良好,与正常田块无异。这一变化让种植户深刻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
通过此次技术服务活动,种植户纷纷表示,将依托科学的土壤管理、合理的施肥方案以及精准的农业技术应用,更有效地应对自然条件的挑战,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下一步,服务团将继续对小麦生长中后期进行跟踪指导,并根据当地小麦产业发展需求及存在的技术瓶颈,充分发挥团队技术优势,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