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信阳 > 正文
淮滨:调解土地纠纷 续写现代“六尺巷”故事
时间:2025-02-21 09:36:45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赵丽华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2月以来,信阳市淮滨县防胡镇路沿村“两委”巧用“六尺巷”典故,成功化解了一起群众土地边界纠纷。

  据悉,该镇路沿村的李某和王某因一块土地边界问题发生了争执,土地使用的界限模糊不清,加之双方对土地实际使用面积的认知差异,使得这场矛盾持续了半年之久。双方虽多次尝试私下和解,派出所也曾出面调解,但每次都因双方情绪激动,言辞激烈,无法达成共识。

  为尽快化解纠纷,路沿村“两委”在该村党支部书记郑培高的组织下,主动做好前期调查,主动走访以前李某和王某所在村民组的小组长、群众代表、分地代表等相关人员了解当时具体的分地情况。同时,在走访过程中,路沿村“两委”发现虽然李某和王某现在因土地边界纠纷,两家产生了些矛盾,但两家也曾是关系亲近的朋友,经常能够在村里碰到,是有一定的邻里感情基础的。于是,路沿村“两委”从李某和王某两家的邻里感情入手,分两组分别与李某、王某就对土地边界的想法做了解,并从这两家的看法梳理出能达成共识的地方。

  解开心结下力气。路沿村“两委”以邻里和谐为目标,巧用“六尺巷”典故,引导双方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一方面,在与李某沟通时,从种地面临的困难切入,再到古代清朝大学士张英“礼让三尺”化解矛盾的“六尺巷”故事聊起,让李某逐渐认识,与其多几分地,耕种困难,还把邻里关系弄僵;反而不如像张英“礼让三尺”,有位好邻居,其乐融融。另一方面,在与王某沟通时,从以前两家的交往聊起,用过往两家和谐的邻里情感和现在僵持的关系作对比,再讲述 “六尺巷”中张吴两家宅基地互让三尺的故事,让王某认识到礼让并非放弃,而是一种胸怀宽广的格局。

  经过路沿村“两委”不懈努力,李某主动将土地边界往后撤,以明确双方边界,王某也主动不追究损失。最终双方握手言和,消除“心结”,回归邻里友好。

  下一步,防胡镇将继续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六尺巷”典故蕴含的“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精神注入纠纷化解,打造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不断引导群众互相礼让、和睦乡邻,共筑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