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它姓“农”,在田间地头孕育希望,承载着农民辛勤的汗水与丰收的喜悦;它姓“工”,在工厂车间焕发新生,推动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与农产品的升级;它姓“商”,在市场流通中彰显价值,连接着消费者与生产者,构建着市场的繁荣与生活的安康。近年来,特别是2024年,伴随着河南省花生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以下简称“花生服务团”)的深入服务,正阳花生产业呈现出多业态发展的美好景象。
如果在夏秋时节,走进正阳县的乡村田野,一眼望去到处是花生田绿浪翻滚,生机勃勃。这里花生种植面积广阔,产量稳居全国前列。然而在过去,正阳花生产业虽然规模庞大,但标准化程度低、品牌影响力弱、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农民和企业。如何打破瓶颈,实现花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河南省花生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到来,为正阳花生产业带来了转机。
花生服务团由来自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等多个单位的专家组成。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针对花生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服务团引进推广了豫花37、豫花65等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示范试验“精准调控”“宽幅高垄种植”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依托正阳县黄磊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了高油酸花生规模化、标准化、全程机械化生产,为高油酸花生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优质良种和加工原料。
在工业化方面,在花生服务团的技术支持下,正阳花生产业正加快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加工的提升。种植基地积极对接加工企业,推动花生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一批花生深加工企业因此发展壮大,他们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将花生加工成各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花生油、花生蛋白粉、花生酱等。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还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花生服务团通过集成示范“分级分类秸秆加工生产”“多种秸秆混合处理加工调制”等技术,研发出以花生秸秆为主要万分的复合草粉颗粒饲料,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种植户每亩增收150元以上,秸秆加工企业靠收购秸秆告每吨增加效益约160元。
而在商业化领域,正阳花生更是大放异彩。随着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正阳花生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正阳花生及其制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当地还举办了一系列花生文化节、农产品博览会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正阳花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花生服务团的努力下,在2024年夏播花生前期持续干旱情况下,示范基地仍然取得了较高的花生产量。经专家测产,豫农种植家庭农场实施的“一保三肥”技术示范千亩方亩增产46.57公斤,增产率为15.44%,花生荚果价格按每公斤6元计,亩增收279.42元。通过示范推广精准调控、平衡施肥等技术,黄磊家庭农场示范田亩产达到432公斤,亩增收148元,化肥减施16.7%,每亩减少氮磷钾养分6公斤,有效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
除了推动花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多业态发展外,河南省花生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还注重培养当地的人才队伍。他们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理念。这些人才成为正阳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河南省花生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服务为正阳花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展现出农业多业态生长的无限魅力与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