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郭营战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这两天来买小米的人特别多。去年秋季产了39万多斤谷子,现在只剩4000多斤,马上要断货了。”近日在汝州市陵头镇养田村“养田小米”直销门店,驻村第一书记张红阳和村委委员葛帅强忙着打理货架,不时有客户前来购买。
门店里,货架上摆满了袋装的、真空包装的、礼盒装的小米,货架旁摆放着直播设备,墙壁上还悬挂着名家字画。
“我于2021年到养田村驻村,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经过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村里发展了适合浅山区的谷子种植。三年来,我们种植的谷子品种经过三次更新,小米加工也从最初的小作坊粗加工,升级成了专业加工厂的精加工、精包装。不仅如此,我们还成功申请了商标,针对不同客户设计了不同的包装,目前‘养田小米’已远销上海、天津以及浙江、江苏、贵州等地,叫响了‘养田小米’知名农特产品品牌。”提及三年来探索种植“养田小米”、发展特色农业的道路,张红阳有说不完的话题。
“养田一带流传着王莽撵刘秀的传说、孟诜采药的故事,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都是打造‘养田小米’知名农特产品品牌的独特优势,加上养田村位于浅山区阳坡,光照充足,土壤含硒量适宜,这些都促使我们致力于优质小杂粮的发展。”张红阳说。
视野开阔、头脑灵活的张红阳和村“两委”干部一道,在种好谷子的同时,通过举办全国征文大赛等方法,持续宣传推介“养田小米”,使得“养田小米”声名远播。
“去年39万多斤谷子做成小米后,均价每斤7元,带动全村20户村民增收270多万元,谷子种植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葛帅强笑着说道。
销路看好的“养田小米”也推动了谷子种植。“2024年9月,村里成立了汝州市源众森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正在推广‘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已新流转土地600亩,预计今年谷子种植面积将突破1000亩。同时,以‘养田小米’直销门店为示范,我们争取把整个陵头镇的农特产品都吸引过来,实现抱团发展,如沙古堆村的红薯粉条、孟庄的酸枣芽茶、庙湾村的西瓜酱等,都已入驻我们的直销门店。我们有信心把‘养田小米’越做越好,以知名品牌示范带动特色产业发展,让乡亲们增收致富。”张红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