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平顶山 > 正文
汝州张卫强:从 “第一个吃螃蟹”到乡村振兴“领头雁”
时间:2025-02-27 08:57:35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宋盼盼

  2月24日,在汝州市温泉镇官西村南连片的草莓种植基地,一排排温室大棚内生机盎然,红艳欲滴的草莓挂满枝头。张卫强正忙着给草莓装框、对接订单。

  作为村里第一个“试水”草莓种植的“吃螃蟹者”,张卫强从白手起家,到如今已打造出占地78亩、拥有35座大棚的草莓园,并带动全村发展起草莓产业,让“小草莓”成为村民致富的“黄金果”。

  “今年草莓的产量、品相挺好的。”张卫强随即摘下几颗草莓,展示着硕大的果实,他告诉记者,现在正值草莓的销售旺季,草莓园内日均产量1000~2000斤,每斤30元,批发订单一直不断。

  与草莓“结缘”源自张卫强2021年的一次外地考察,他偶然发现了草莓周期短、收益高,意识到了商机后,张卫强说干就干,2022年4月,他贷款投资130万元,建起了草莓大棚,引进“红颜”“章姬”等品种试种,同时一边自学草莓种植技术,一边向专家请教,当年11月底就收获了第一批草莓,因为品质优异,迅速打开市场,销售额达150万元。

  善于总结经验,更新种植技术,是张卫强的致富秘诀。 “头雁效应”激活乡村活力,张卫强的成功激发了村民种植热情。

  “他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带动7户村民加入种植草莓的行列,如今官西村已发展种植草莓150余亩。”官西村党支部书记常书卫说,还有2户村民计划种植草莓,正在协调流转土地。

  草莓产业的兴旺,除了带动了村民种植,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采摘旺季时,草莓园雇用二三十人参与采摘、分拣和包装工作,让一些农闲在家的村民增加了收入来源,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