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杜美丽 通讯员 聂喜梅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孟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本地实际,以“法治化、专业化、社会化”为导向,从学习培训、资源管理、项目实施三方面精准发力,全面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层层学习,强化法治意识与专业能力。通过“部门系统学、基层覆盖学、社会扩大学”三级联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统筹推进,组织专题学习会,重点围绕“原地保护”“分级管理”“法律责任”等新规开展研讨,明确属地责任与保护规范。针对林业管护人员,开展古树复壮、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全面提升依法护绿能力。同时,通过短视频、宣传标语等形式普及《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完善档案,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系统推进古树名木资源普查与动态管理,实现“一树一档、精准管护”。结合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对全市200株古树名木开展补充调查,更新树种、树龄、生长状态等数据,建立数字化档案库,引入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实现动态监测。
实施项目,推动科学保护与活化利用。以项目为抓手,创新“保护+修复+利用”模式,助力古树名木焕发新生。先后争取上级资金54万元,对以韩愈陵园1200年柏树为主的9株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实施地面环境改良、避雷装置升级、树洞修复等复壮修复工程。挖掘古树历史文化价值,将“唐柏双奇”等古树名木与韩愈文化、乡村旅游结合,打造“古树祈福”特色文旅品牌,促进生态价值转化。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行动,严查违规采伐、移植及破坏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等行为,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中“约谈”“离任审计”等监督机制,筑牢法治防线。
下一步,孟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构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大保护”格局,全力守护城市“绿色根脉”,为建设生态孟州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