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程昊 王正宇
近年来,孙铁铺镇蒋楼村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盘活农村资源、激活农民智慧、延伸产业链条、创新增收渠道,让支部在前,“领”出致富新路子。
上图为孙铁铺镇蒋楼村鸿玛实业草莓基地,谢万柏摄
“租地有租金,来合作社务工挣工资,年底还能分红。”2月28日,在孙铁铺镇蒋楼村鸿玛实业草莓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分拣草莓,对于61岁的村民王道霞来说,能不出村,在家门口找到又赚工资、又能得分红的工作,让她干劲满满。
上图为孙铁铺镇蒋楼村鸿玛实业草莓基地,谢万柏摄
王道霞所说的“合作社”,是蒋楼村党支部探索成立的鸿玛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合作社后,我们引进了专业种植公司,建设了制衣厂,以技术、资金入股,年底享受分红。”蒋楼村党支部书记蒋修保介绍说。
上图为孙铁铺镇蒋楼村鸿玛实业制衣车间,宋鸿亚摄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传统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既占用劳力,也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如何让群众、集体、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多股绳”凝聚成“一条心”,是蒋楼村“头雁”蒋修保多年的心病。为了改变现状,探索出更好的发展路子,2024年,村党支部决定领办合作社,并带领党员多次外出学习参观,最终确定发展草莓种植和服装生产。在党支部引领下,蒋楼村整合盘活农村分散的土地、资金、资源。“村集体集中流转+生产托管”“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托管”等模式,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土地规模流转等工作统筹,进行同部署、同推进,发挥土地规模化效应。2024年,蒋楼村支部通过招商引资与鸿玛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投资3600万元,兴建3900平方制衣标准化厂房1座,开发“宝妈岗”“居家岗”等特殊群体岗位80余个,解决留守妇女就业问题,员工年薪达5万余元。该制衣厂每日可生产服装1000余件,全部出口国外,年产值可达7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同年底,鸿玛实业再次投资1500万元,流转土地263亩,建成草莓种植大棚143个,打造出光山县最大规模草莓种植基地,通过订单式,为百果园、盒马鲜生等连锁店供货,年产值可达12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7万元。在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里,群众通过流转土地获“租金”,土地入股得“股金”,就地打工挣“薪金”,村集体同时可以获得“公益金”,实现了“一地生四金”。
上图为孙铁铺镇蒋楼村鸿玛实业制衣车间,宋鸿亚摄
“过去,村民们收地租是拿‘基本工资’,现在土地、劳动力都入股,相当于多了一份‘绩效’。”蒋楼村党支部书记蒋修保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挥好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壮大合作社规模,保障合作社稳定、标准、规范、健康发展,让更多农户参与到村级产业发展中,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振兴新路子,让分红一年比一年多,让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致富路子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