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宋乐义 张亚萍
2月24日,初春的乡村除了田间的麦苗依然还是一片灰色调,但在汝州市临汝镇郝寨村,干净整洁街道两侧,绿化带里的绿植排列有序、挺拔有力,为冬日的灰色调增添了一抹绿色生机。
村头平坦的柏油路一直延伸至村巷深处,在村中心几位身着统一制服的保洁员正弯腰清理着垃圾箱周围的遗落物。
从“行路难”到“民心路”,基础设施升级惠民生。“很多村中道路因为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天出门,路上全是泥坑。现在村中主干道是柏油路,小街小巷是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连孩子上学都不用穿胶鞋了!”村民翟青康感慨道。
2024年以来,郝寨村先后争取交通、移民、农业农村等道路修缮资金,再有村集体经济出资一部分,村民自筹一部分,对村中新建街道和老旧失修道路进行铺设、硬化,共修缮道路8条总长600米,目前全村道路硬化率达100%,彻底解决了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出行难题。
同时,村内污水治理工程同步推进。通过改造明渠污水管网、铺设地下管网、建设完善三级污水处理系统,全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过去污水横流、蚊虫乱飞,现在管网通到每家每户,村里的街上连一块积水都看不到!”村党支部书记赵征西介绍。
为巩固整治成果,郝寨村引入专业环卫公司负责垃圾清运,并有村委会将村内6名闲散人员纳入保洁队,负责日常清扫,环卫公司每日定时清运垃圾至垃圾处理厂。这一举措既解决了村内部分就业问题,又让环境维护“不断档”。
“我们村环卫队有6个人,我负责这条街的垃圾清扫和日常维护,工作也不累一天打扫三次,平时没事了出来逛逛再捡一些碎垃圾,不但能照顾家里,还能有一份收入!”今年67岁的翟青康是本村老人,她认为这份工作让她不但在平日里锻炼了身体,还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她很满意。
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共建”,郝寨村的人居环境治理,不仅改善了村庄的外在面貌,更提升了村民的内在幸福感。实践印证了人居环境整治的核心,以民生需求为切口,以长效管护为保障,方能实现乡村从“一时美”到“持久美”的蜕变。
赵征西表示:“接下来,郝寨村将继续巩固治理成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让乡村的美丽成为常态。”如今的郝寨村,已实现了“颜值”与“气质”的双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