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谷太磊 通讯员 刘平
近年来,以互联网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迅猛发展,集聚了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以灵活就业为主要特征的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党建新的重要阵地。
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让新业态新就业人群凝心聚力?济源市济水街道迅速行动,认真落实示范区党工委具体要求,下力气凝聚“新”力量、激发“新”动能。
引领强“新”
“手机点开就能学,非常灵活方便。”快递员小赵因工作的特殊性,经常使用手机APP以及微信公众号参与党的理论知识学习。
近年来,济水街道始终把“两企三新”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通过线下实地走访与线上电话问询相结合,对“两企三新”组织信息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动态台账,了解实际需求,推动党组织应建尽建。目前,辖区已建立13个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党员99名、职工1168名。开设“红领”云课堂,充分利用专职党建指导员队伍,深入企业指导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将经常性教育融入日常、落到实处。
便民暖“新”
在寒风凛冽中,“外卖小哥”小李穿梭于济水辖区的大街小巷,在取餐和送餐之间来回奔波。不巧的是,有时刚送完一单,手机电量临近告急。想起就近的“26℃城市爱心驿站”,赶了过去。
该驿站位于济水街道玉仙社区,临街而设,约20平方米,布置得温馨舒适,可提供临时休息、饮水就餐、免费充电、更换装备、急救药品等服务,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打造了补给站。
“有了驿站,随时能补给,省了不少事。”小李感慨。
济水街道强化居委会、社区党组织与新兴领域党组织结对共建,成功孵化放心消费商圈、邻聚力、村社e家、26℃城市暖“新”驿站四个党建联合项目,打造兼具医食驻行功能的“爱心驿站”“红色加油站”8个、友好商圈5个,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各种便利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结对共建113次,调处矛盾16起,解决实际问题57个。
共治聚“新”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既是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对象,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工作优势,辖区内成立美团黄、顺丰红、中通蓝3支“民情前哨”基层治理小分队。美团小哥赵岩在送外卖时发现居民油锅起火,反应及时,迅速将火扑灭;中通小哥王亮在配送快件途中,发现楼道堆物、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社区,2小时内处理完毕;顺丰小哥曹振生及时提醒老人拒收货到付款的高价快递,避免群众上当受骗......通过“随手送”“随手拍”“随手报”,以“照片+定位”的形式直接反馈辖区存在的环境卫生死角、城市安全隐患等治理问题,鼓励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融入网格,收集社情民意370余条,参与宣传活动300余次,让基层治理与新业态服务“双向奔赴”。
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是一项全新课题。未来,济水街道将着重加强分类指导,积极探寻破解“两企三新“领域党建工作难题的有效路径,切实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归属感与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