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4年以来,信阳市羊山新区二十里河街道办事处筹建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政策落实为根基、精准服务为着力点、兜底保障为目标,全力织牢民生保障网,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感受温暖与关怀。
立体排查全覆盖,夯实救助“民生基石”
街道民政部门在精准摸排工作中采用“网格化管理+大数据比对+入户走访”模式,组建由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和志愿者构成的专项服务队伍,对辖区内低保家庭、特困人员、残疾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进行全面细致排查。通过建立动态管理台账,采用不定期走访、电话沟通、邻里反馈等多种渠道,实时掌握困难群众生活状况,确保走访排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24年以来,累计走访困难群众300余人,完成动态调整70余人,确保政策精准滴灌。
应急救助“加速度”,急难时刻暖人心
构建“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精准救助”工作机制,设立“救急难”专项基金,为困难群众应急解困提供支持帮助。全年累计为20余户困难家庭发放救助金1.5万余元,临时救助覆盖率达100%。
高庙居委会张志明肢体二级残疾且饱受间歇性癫痫折磨,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街道和社区民政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主动上门询问其生活和病情,了解困境后积极协助申请临时救助。张大爷热泪盈眶,紧握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我行动不方便,你们还一趟趟跑,主动到家里帮我申请救助,党和政府真是我的大恩人呐!”
精准帮扶特殊家庭,点亮生活“希望之光”
银河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排查过程中发现,彭湾组张中培一家五口均患有智力障碍,生活无人照料,一日三餐全靠邻居接济,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街道工作人员得知这一状况后,主动联系信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就其家庭情况进行沟通并协调评残事宜。经过不懈努力,按照标准流程,成功为其中4人评定了精神残疾等级。随后,民政工作人员协助这家人申请低保,并安排专人照顾他们的基本生活。这一系列的帮扶举措,如同黑暗中的一缕温暖阳光,让他们不再迷茫孤独,重新拥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就业培训“赋新能”,开启自立新征程
积极对接上级部门,整合辖区高校资源,结合实际,着眼困难群众长远发展,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为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定制培训方案。广泛收集公益岗位信息精准推荐就业,助力困难群众提升“造血”能力,实现从依赖救助到自主发展转变。
佳节慰问“送温情”,寒冬时节暖人心
利用春节等重要节日契机,积极动员辖区爱心企业,自筹资金购置米、面、油、棉被(衣)等生活必需品慰问辖区困难群众。春节期间,筹集4万余元投入走访慰问工作中,涵盖辖区145名低保户、五保户、低收入人群和困难党员,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
民生改善无止境。二十里河街道将持续完善多维救助体系,创新“主动发现、精准识别、高效救助”工作机制,以更有温度的民生保障、更具力度的政策落实、更显精度的服务供给,用实干担当书写民生幸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