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信阳 > 正文
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 :文明实践“解锁”敬老院“情感密码”
时间:2025-03-06 15:00:09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杨凯

  “您知道现在年轻人管‘学雷锋’叫什么吗?叫‘打卡正能量’!”当志愿者刘祥凯举着手机播放雷锋事迹的短片时,几位曾与雷锋同时代的老人激动地比划:“那时候啊,满街都是抢着扫雪的人……”

  3月5日,正值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在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起的“学雷锋·我行动”主题活动中,一支2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走进吴堂村敬老院,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雷锋精神与文明实践的深度融合。

  不同于寻常的志愿服务,这场服务以“倾听”为纽带,在剪刀与听诊器之外,这场温暖奔赴正让“老有所依”的幸福图景愈发清晰。

  志愿者雷丽发现老人始终攥着一张泛黄照片。照片上年轻时的他,鬓角笔挺。“您想剪回这个发型吗?”雷丽轻声问。老人眼眶泛红:“这是老伴儿最爱看的模样……”随着碎发飘落,镜中的老人渐渐与照片重合。

  义诊台前,医生志愿者为老人测量血压时,察觉他总按着胸口。“这儿闷吗?”“姑娘,能陪我聊聊儿子吗?他在新疆工作,两年没回了……”老人摇摇头,手里攥着儿子寄来的明信片,背面印着沙漠和骆驼。医生没有打断,边记录血压边听老人絮语,临走前为他下载了新疆沙漠风情的短视频。“您看,骆驼和明信片上的一模一样!”老人盯着屏幕,笑得像个孩子。

  午后,春阳洒在老人与志愿者交叠的手掌上,指甲刀轻微的“咔嗒”声与老人的笑语交织成歌。一场“年代问答”徐徐展开……“您吃过的最甜的东西是什么?”“1962年结婚时的水果糖。”“您觉得幸福是什么?”“你们今天来看我的时候。”

  这场以“雷锋”为名的文明实践,既是对雷锋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扎根基层的鲜活注脚——当“被需要”遇见“我愿意”,便是文明最美的模样。

  “很多老人需要的不仅是服务,更是被看见。”明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展示了一组数据:活动后,72%的老人主动询问下次志愿者何时再来,较往年普通活动增长40%。下一步,明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优化资源,让志愿服务实现可持续循环,从“节日特供”变为“日常滋养”。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