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河南经济报记者 董菲 通讯员 陈红浩
“谢谢你们!”3月10日,聋哑患者李明(化名)将一封感谢信和一面写有“医术精湛接断骨 大爱无声暖人心”字样的锦旗送到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医护人员的手中,并用手语表达了内心地感谢。
46岁的李明和妻子都是聋哑人,前几天,他因意外摔伤导致左侧桡骨远端骨折,在同事的帮助下来到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就诊。面对无法言语的患者,上肢骨科郑世军主任团队立即启动特殊关怀流程——备好纸笔、放慢语速、增加手势交流。治疗期间,医护人员每天用“手语+文字”双沟通模式,详细讲解手术方案、康复要点。李明住院治疗10天后,康复出院。
“最让我感动的是你们为了与我顺畅沟通付出的努力。全体医护团队专门学习哑语手势,通过耐心的比划和演示,为我详细讲解治疗过程、注意事项以及康复锻炼方法。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你们的细心与关爱……”李明在感谢信中写道。术后康复阶段,医护人员手把手教他做康复训练,经过10天精心治疗,原本僵硬的手指已经能活动。“正是因为你们的全力以赴,我才能恢复得如此迅速。这份恩情,我无以为报。你们不仅治好了我的身体伤痛,更给予我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让我感受到人间大爱!”
这个真实的故事经《河南经济报》报道后引发热议。一位网友留言:在无言的交流中,郑州市骨科医院以纸笔为桥、手势为舟,为聋哑患者李明托起康复的曙光。十天的指尖蜕变,凝结着医者仁心的温度——他们用专业缝合伤痛,更以尊重与耐心,让医学的温情跨越了语言的鸿沟,在静默中绽放出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