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耿春香
为全面了解当前中医药行业现状、问题及立法需求,完善中医药法律法规体系。由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郑州市司法局、政府法律顾问、郑州市中医院等机构组成的调研团于2025年3月11日到基层医疗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福华街分院(郑州市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付登霄,郑州市司法局副局长毕娜,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王富权等参加调研,二七区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易芳芳,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副院长王琰,郑州市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白冰陪同。
调研中,白冰就中心简介、中西医融合发展情况、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中医药产业发展等领域进行讲解。她谈到中心是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直属社区,是二级综合医院、二级甲等医养结合机构、全科医师规培基地、河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国家级“敬老文明号”示范单位,致力于为辖区内广大居民提供优质、科学、严谨的“中医药”+服务。在二七区卫生健康委和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支持带动下,与康复科、中医科建立联动机制,开设中医诊室、中医馆、康复中心,将中医适宜技术融入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健康管理、生活照护等医疗服务中,打造“医-康-养-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链,以推动中西医深度融合发展,满足区域内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中心一楼、六楼均设置门诊,四楼设康复治疗大厅,形成集诊疗、康复、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中医馆。诊疗范围由基础中医服务扩展至涵盖疼痛康复、产后康复、儿童康复等10余个专科领域。中药房中草药数量增加至363种。白冰带领大家参观中医门诊、中药房、慢病一体化门诊、体检中心、康复治疗大厅,讲解中药储存特色方法。慢病一体化门诊由家庭医生团队、各科室专家组成。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后,家庭医生根据居民家庭人员各自身体情况,进行健康管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提升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公共卫生组建中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中医药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家庭病床延伸服务配备了专职康复人员上门为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比如手法、针灸、理疗等。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福华街分院康复中心负责人杨亚鸣介绍社区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科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配备专业中医康复人员,拥有博士团队,创新运营模式——临床诊疗、康复服务、健康管理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目前开展了20余种中医特色疗法,建立老年病、卒中、疼痛、运动损伤等专项康复单元,覆盖6类重点人群的全程健康干预。主要以传统中医为主,目前开展了针灸、推拿、正骨等治疗项目,针对多种痛症、失眠、偏瘫、面瘫、肠胃病、月经不调、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疗效甚好。
“妇幼中心以患者需求为主线,积极结合中医中药和康复来开展工作。主要结合针灸、刮痧、理疗、拔罐、手法矫正、核心训练等来助力宝妈迅速解除身体的各种疼痛,矫正体态,恢复体型,调养气血,缩短病程,减轻痛苦。例如:哺乳期女性乳汁淤积、乳腺炎、产后盆底肌/腹直肌/骨盆修复等问题,并提升了速度。同时,结合脏腑点穴,小儿推拿、刮痧等方法为婴幼儿和儿童提供肠胀气、腹痛、便秘、腹泻、厌食等脾胃问题的调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福华街分院妇幼中心负责人陈珊珊说,“同时,结合宝妈们变美的需求,开展了中医面部刮痧,面部艾灸,头部艾灸等美容项目,让她们在治疗过程中,恢复美丽容颜。”
后续,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福华街分院将继续在二七区卫生健康委的引领下,不断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化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合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