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磊 通讯员 王景雷
在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漯河市郾城区农信联社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融入到日常柜面业务办理过程之中,切实提升客户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近日,联社石槽赵信用社柜员就成功识破了一起网络贷款诈骗案件,帮助客户避免了经济损失。
3月10日上午,一对中老年夫妻急匆匆走进石槽赵信用社营业厅,到柜台办理转账汇款业务。在办理过程中,这对夫妻嘴里还絮絮叨叨地说什么赶紧交保证金、网络贷款之类的话语,警觉的柜员一听马上意识到其中可能有问题,立即停止了转账办理,详细询问事情的缘由。客户也没有隐瞒,说是儿子急需一笔资金周转生意,老两口就想帮帮忙,在刷手机浏览网页时恰好看到了一家“无抵押、低利率、快速放款”的网络贷款平台,就想着试一试。他们按照平台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以及联系方式,随后平台客服就联系他,告知贷款申请已通过,但需要先缴纳5000元“保证金”,以证明其还款能力和诚意,缴纳后会立即放款。老两口虽有些犹豫,但想到儿子急需资金,便准备转账缴纳5000元的“保证金”,好尽快办理贷款手续。
当班柜员听完客户的叙述后,立刻意识到这是一起典型的网络贷款诈骗。先安抚好客户情绪,并叫过来大堂经理,共同向客户讲解网络贷款诈骗的常见套路,还有正规贷款机构不会要求提前缴纳保证金、手续费费用等基本金融知识。同时,还结合网络贷款诈骗的真实案例,为客户认真分析此类诈骗常用手段和方式,以及一旦转账可能面临的后果,让客户彻底打消了申请网络贷款的念头。
为帮助客户解决资金需求难题,大堂经理还向客户推荐了该社优秀的客户经理,为客户详细介绍当前农信社推出的各类贷款品种,以及流程简便、利率优惠等便民措施,客户只要准备好相关材料随时可以申请办理。事情解决了,老两口连声说幸亏来了信用社,要不然真就被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