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王倩 通讯员 马晓鸣
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切实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近日,郏县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组织开展“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体验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角色互换和亲身体验,促使护理人员深入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从而建立更加紧密的医患信任关系,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此次护理体验活动在该院外一科开展,围绕外科护理常见操作设计了三个体验环节:石膏固定、颈托固定和拐杖行走。
石膏固定体验。在临床中,石膏外固定是极为常见的骨折保守治疗方案。护士杨越单亲身体验了单臂石膏外固定,谈及感受时表示,被石膏包裹的部位始终有种闷热感,随着时间延长,皮肤又痒又潮,让人忍不住想拆掉石膏挠一挠。待石膏完全干透,胳膊被紧紧束缚,与皮肤的摩擦处生疼,时刻担心皮肤会被磨破。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使用惯性思维模式工作,在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制度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患者的真实感受。当我切实感受到患者的真实痛楚后,才明白不应再片面认为病人依从性差。今后一定要多给予患者安抚,有时一句简单的鼓励、一次耐心的指导,或是一声关怀的问候,都能为他们带来满满的安全感和温暖。
颈托固定体验。“选择合适的颈托型号非常重要,如果颈托小了,固定不好,太紧,又呼吸不畅;如果大了,下巴不在颈托上,而是深陷进去,直触嘴巴。戴上颈托后,脖子活动受限,无法自由转动,视野也受到限制,总担心会跌倒。此外,佩戴颈托时间稍长,便会感到闷热并大量出汗。”护士王露露体验颈托固定后,深刻体会到患者治疗过程的不易。今后在工作中,她说会提前在颈托内侧垫上柔软舒适的小毛巾或纱布,既能吸汗,又能减轻颈托对患者皮肤的压力。同时,会嘱咐患者活动时用肩部带动头部转动,以此减少摩擦,提高舒适度。在与患者相处中,要多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不易,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凭借专业知识与真诚关怀为他们缓解痛苦,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温暖。
拄拐行走体验。体验者护士李晓玲说,刚开始使用拐杖时,可能会觉得有些新奇,但行走一段时间后,胳膊和肩膀会因为持续支撑身体而感到疲劳和不适。同时,由于一侧腿部行动受限,身体的大部分重量会集中在另一侧腿部,长时间行走后,腿部会感到非常疲惫。此外,由于患肢不便着地,身体重心会倾斜,时间久了会感到行走不稳。通过这次亲身体验,今后应给予患者更多关怀,在指导患者使用双拐时,安全是首要关注点。调节拐杖高度至患者腋窝下方三横指处,这一高度能确保患者使用时身体受力均匀。初次使用双拐,务必有家人在旁陪伴,且活动范围不宜远离床铺,可先在床边进行适应性练习。使用过程中,建议在患者腋下垫上小软枕,以此减少腋下皮肤与拐杖长时间摩擦、受压,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此次体验活动结束后,该院护理部组织全体参与人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并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多项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大家能够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学会换位思考,深入理解患者的需求与感受,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更加细致、贴心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温馨的诊疗体验,真正做到让患者安心、放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