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程瑞芳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增强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构建和谐金融消费环境,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乐监管支局紧紧围绕“维护权益”宣传主题,聚焦“金融+消费”联合行动、“金融+民生”暖心护航等六项活动重点,通过多方联动、线上线下融合推进,组织辖内26家金融机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3·15”金融消保宣教活动,织密民生权益保护网。
多维共治:构建消保“组织+机制”双擎驱动体系
以“党委牵头、机构联动、社会参与”为原则,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业务科室及金融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金融消保宣教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横向协作、纵向贯通”的工作体系。制订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目标、内容和要求,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加强与县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管局、金融机构等单位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了宣传的强大合力。活动期间,共组织集中宣传活动1次,摆放展板28块,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
五维联动:打造“场景+民生”沉浸式宣传矩阵
“金融+消费”护盾行动。开展“本地商圈助力计划”,走进新壹城、世纪联华、新天地等热门商圈,开设摊位解读消费金融优惠政策,联合大型商超推出“消费满减”“分期免息”等惠民活动,发起“打卡消费赢好礼”等互动活动,正面宣传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亮点举措,增强公众对金融服务的信心。活动期间,共举办金融知识讲座10场,参与人数达600余人次,现场解答消费者权益问题80余件。
“金融+民生”暖心工程。将金融服务与民生需求相结合,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保障。推广“适老化”金融服务,优化线上操作流程,提升特殊群体体验感。活动期间,针对老年人、新市民等群体,组织金融机构进社区、进乡村开设“银发金融课堂”,开展“一对一”服务,共举办防诈骗讲座12场,覆盖群众800余人。
以案释法“风险透视镜”。发布《十大金融陷阱警示录》,通过真实案例,向消费者揭示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手段和危害,提高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活动期间,共发布案例分析20篇,阅读量达1000余人次。
高管领航“消保第一课”。组织开展“高管讲消保”活动,金融机构高管亲身参与、以身作则,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消保氛围。指导金融机构高管签署《消费者权益保护承诺书》,建立金融机构高管定期接访机制,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
全媒共振“传播生态圈”。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平台发布宣传内容,线下通过营业网点张贴海报、摆放展板、LED电子显示屏举办知识讲座,进社区、学校、进企业发放宣传资料和面对面讲解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活动期间,线上推送宣传内容220余条次,线上渠道点击量12500人次;线下张贴海报60张,设置宣传展板28块,投放LED标语150条,累计开展宣传活动52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线上线下共触及金融消费者125680人次,有效营造了人人参与、同频共振的金融消保氛围。
闭环管控:实施“督查+整改”动态治理模式
成立“飞行检查组”,按照“双随机”原则,对金融机构的宣传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建立了动态跟踪机制,定期收集活动进展情况,及时掌握活动开展动态。
通过本次活动,有效提升了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增强了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满意度,营造了良好的金融消费环境。同时也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金融消保意识和服务水平,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