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郭营战
3月18日上午,春光明媚,汝州市焦村镇段村北侧的5座养殖棚内,一群群的柴鸡悠闲散步,大棚外的大片空地上,柴鸡在自由跑动。一身泥土的青年村民翟世超走过一座座养殖棚,脸上洋溢着春天般的笑容。
“刮了几天风,有些鸡子感冒了,今天风终于停了,很多鸡子都出来活动了。”翟世超说,“这些棚是租用的,我哥以前是养殖蛋鸡的,养了十几年,3年前搬到这里专养花柴鸡,我哥在外边跑市场,我在家搞养殖。”
养柴鸡挣的是辛苦钱、工夫钱。据翟世超介绍,鸡娃是他们从登封市一家孵化场拉回来的,照顾小鸡娃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鸡娃长到50天以后,就像小孩除了吃奶粉还要适当加些稀饭一样,开始加一些玉米等粗粮和豆粕。”翟世超的哥哥翟超超接过话茬说。
普通的肉鸡一般两个月就可以出栏,而他们兄弟俩散养的柴鸡一般要长到六七个月。以粗粮加豆粕的饲养方式,加上鸡子可以在宽阔的空地上自由奔跑,兄弟俩饲养的柴鸡从外观到肉质完全不同于一般的肉鸡。“鸡子的肉质与它的室外运动量有很大关系,我们养的花柴鸡肉质筋道、口感好,鸡子要炖一个小时才会烂,而一般的肉鸡炖上半个小时就烂了。”翟超超说。
正是这样的饲养方式,使得这里产的肉鸡直销福建省。“我们有固定的客户,每次到出栏的时候,一打电话人家就过来拉走了。1个多月前刚出栏两千多只,公鸡每斤12元,母鸡每斤14元,比普通的肉鸡价格要高。一年可以出栏5万只,每只鸡子的净利润六七元钱。”翟世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