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崔新保 通讯员 王永强 王凯杰
近年来,长垣市丁栾镇创新构建"1234"工作体系(即一个规划统领、两项机制保障、三类村庄推进、四维成果显现),累计发动干群5万余人次,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全面掀起乡村振兴新热潮。
创新“三共”规划机制。践行“把乡村还给村民”理念,首创“镇村策划打基础、群众参与定细节、专家评审保质量”三级联动机制,召开“板凳会”“田埂会”127场次,收集群众建议2300余条,将群众建房需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用地等要素深度融合,编制“可落地、可感知、可持续”的村庄规划34套。
构建“双链”保障体系。一是积极向市农业农村局等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混凝土、柏油、管材等物料,并对接好四家物料供应公司,确保实现物料供应“当日达”;二是加强与联通、移动、电信三家通信公司沟通,精心谋划村内弱电规范入地方案。同时,统筹三大运营商投资800万元,完成弱电规范方案“一村一图”。
建立“三色”预警机制。针对建设进度实行“绿黄红”动态管理,每周调度、每月观摩,累计整改问题83项,确保工程优质率100%。
构建“党建+”工作矩阵。创新“1+3+N”组织体系(1名党员带3个村民小组、联N户群众),开展“三亮三比”活动,党员带头拆除违建67处,群众自筹资金占比达38%。
创立“六点筹资”模式。通过“财政奖补撬动、乡贤反哺带动、企业让利联动”等方式,募集资金1500万元,其中官路东2024年通过“乡贤座谈会”募集建设资金300余万元。
推行“三化管护”机制。建立“网格化责任体系、智慧化监控平台、常态化考评制度”,设立党员责任区142个,组建“银发监理队”等志愿队伍23支,管护满意率达100%。
下一步,长垣市丁栾镇将锚定“三美融合·全域共富”目标,实施三大提升行动:一是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建设数字乡村管理平台;二是特色产业品牌化培育,打造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带;三是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推广“积分制+数字化”治理模式,奋力谱写新时代“千万工程”丁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