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邢仁贵
为进一步强化青少年法治观念,深化校园法治教育实效,3月20日,舞阳县司法局九街司法所联合县人民法院走进九街镇初中,开展“送法进校园”专题法律讲座。活动以“拒绝校园霸凌、守护生命安全、远离违法犯罪”为主线,通过案例剖析、法律解读、互动答疑等形式,为全校500余名师生带来一堂深刻的法律知识“必修课”。
以案说法:剖析校园霸凌法律红线
“言语嘲讽是否构成欺凌?”“遭遇网络暴力如何取证?”县法院副院长巩伟亚以网上的校园霸凌案件为切入点,详细解析肢体欺凌、语言侮辱、社交孤立等行为的法律后果,强调“霸凌无小事”,即使是未成年人的恶作剧也可能触及治安处罚或刑事责任。司法所工作人员补充讲解遇到校园霸凌要及时报告老师,寻求帮助,并现场公布各行政村法律顾问电话欢迎同学们电话咨询。“原来给同学起侮辱性外号也可能违法,今后说话前要三思。”一名学生坦言。
风险警示: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
针对校园安全隐患,巩伟亚从“预防犯罪”与“自我保护”双重视角展开警示:一方面,结合真实案例揭露“聚众斗殴罪”等未成年人易涉罪名,提醒学生警惕“讲义气”沦为“帮凶”;另一方面,通过模拟“陌生人尾随”“校园盗窃”等场景,传授“紧急避险”等实用技巧。讲座特别设置“法律盲区问答”环节,学生就“遭遇校园勒索是否该隐忍”“见义勇为如何把握尺度”等问题踊跃提问,巩伟亚逐一释法明理,强调“守法是底线,智慧应对是关键”。
预防为先:解锁青春成长“法律密码”
聚焦青春期心理特点,巩伟亚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题,梳理吸烟酗酒、沉迷网络、交友不慎等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联性,呼吁学生“勿以恶小而纵容”。讲座还引入“法律年龄清单”,通过互动问答普及“12岁、14岁、16岁”等关键年龄节点的法律意义,帮助学生明晰权利义务边界。
此次讲座是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塑造。下一步,九街司法所将继续联合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以专业力量直面校园痛点,用法律之光驱散青春迷茫,推动校园普法常态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