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王晓雪
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既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战场,也是银行业优化结构、应对净息差收窄的重要抓手。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建安监管支局的统筹部署下,辖区金融机构同向发力,以创新产品、优化流程、精准对接为抓手,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监管引领搭平台 机制创新解难题
建安监管支局立足辖区实际,联合建安区发展和改革委及各银行机构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通过政策引导、专项督导、案例推广等方式,推动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精准倾斜。针对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指导银行机构创新“信用+场景”“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开辟专项审批通道,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捷便捷、利率优惠”。
许都农商银行:“双层额度”激活产业链
作为河南省重点项目的许昌华源国际物流港,承担着区域农产品流通枢纽功能。许都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双层额度”意向授信模式,与许昌华源国际物流港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通过“基建升级+经营支持”的双层金融赋能模式,为物流港主体提供5000万元整体授信支持园区智能化升级,同时为园区内小微企业、商户定制1亿元灵活信用贷款,覆盖进货、仓储、物流全链条资金需求。“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园区长远发展,又解决了商户周转难题,让我们能集中精力开拓市场。”物流港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园区内已有40余户小微企业及商户通过“双层额度”意向授信模式获得信贷资金支持。
交通银行:“假发贷”破解轻资产困局
针对发制品企业“重存货、缺抵押”的融资痛点,交通银行深入建安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调研,创新推出“假发贷”专项产品。该产品突破传统抵押限制,允许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综合核定额度,在无抵押物情况下纯信用额度最高可达300万元,授信期限延长至3年,首批600万元贷款已精准投放。“过去因抵押物不足贷款难,现在凭订单和存货就能融资,企业发展底气更足了!”某发制品企业负责人表示。
建安监管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建安区将持续引导更多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小微企业,为实体经济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