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彤 通讯员 张智萍 余晓涵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今年来,南阳市西峡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深耕细耘青年人才“雏燕归巢”工程,持续做优“智汇龙乡·青年人才节”品牌,实现县域青年人才集聚速度明显加快、青春活力迸发明显增强、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激发的大好局面,紧抓青年人才这一“关键变量”,为建设“民富县强 幸福西峡”汇聚“强大动能”。
迭代升级政策,构建“强劲磁场”,让青年人才“引得进”。突出政策引才。优化升级“智汇龙乡计划”2.0版,设置41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引进青年大学生,三年来发放青年人才生活住房补贴920万元。对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发放3899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丰富大学生“返家乡”活动,组织开展“引雏归巢助振兴 拓宽基层服务力量”品牌项目,获得点名表扬。突出在外联络站引才。依托西峡县在外商会设立的北京、深圳等6家人才工作联络,聘任6批次60名“招商引才大使”,并在国内各大高校累计招募160名校园引才大使,广泛招引青年人才。突出常态化引才。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充分挖掘企业人才需求,带领县内100余家重点企业,长期在北京、武汉、郑州和西安等大中城市参加省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召开专场人才招聘会,自主举办南阳职业学院2024届毕业生校园双选会等活动,与3500余名青年人才达成就业意向。突出精准定向引才。收集编制《西峡县紧缺青年人才需求信息统计表》、收录重点企业16家1600余个人才需求岗位。组织县人社、科技多方整合资源,助力300家企业招聘到紧缺型青年人才2940余人,引进青年大学生1600余人,有力保证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积极搭台筑梦,打造“事业港湾”,让青年人才“留得住”。用政策打动人,靠平台吸引人。用好高能级科研平台留才。充分利用好现有的4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资源,先后引进青年进站博士21人,以“借脑留智”助力企业实现科技创新、技术攻关,带动青年人才成长。用好企业富集资源留才。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龙成集团、劲派集团等7家重点企业开设“冠名班”“定向班”合作20余期。用好科研院所留才。积极与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大院大所”开展项目联合攻关和人才互派合作,柔性引进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胡海江等50余位中青年高层次专家,选派560余位青年技术骨干到高校院所跟班学习。支持龙成集团、宛西制药等企业的30余名技术骨干提高学历层次,攻读博士学位。
夯实成长根基,创建“绿色通道”,让青年人才“跑得快”。科研上,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青年骨干人才遴选,连续选拔两届16名来自创新创业、自然科学、教育医疗等行业的优秀青年人才,设立3年培养期,立项支持16个高层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每个项目最高30万元经费资助,目前已累计发放120万元科研费用。先后培养出全国优秀教师崔艳会、省卫生健康基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杨红照等一大批青年中坚力量。发掘培育上,瞄准各行业各战线的优秀青年人才,连续评选出十四批县级拔尖人才425人,八届“回创之星”69名,四届“农村十佳实用人才”40人,两届“社会事业人才”149人,4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达到90%。涌现出河南省“返乡创业之星”、华实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文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通宇集团青年技术骨干陈守杰等优秀人才,张薄、程卓等10余名青年回创人才入选南阳市第一、第二批高层次人才。素质提升上,注重加强“企二代”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连续4批次组织开展青年企业家前往复旦、厦大、川大等国内知名高校培训学习,提升青年企业家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荐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锋、众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龙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待遇,通宇集团董事长王勇源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待遇;劲派集团总经理程景胜荣获中原企业家领军人才荣誉称号。
提升优化服务,破解“关键小事”,让青年人才“过得好”。聚焦青年人才“住得好”问题,加快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阶梯式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根据县域实际,通过政府划拨、鼓励企业自建、政府补贴建设等方式,先后开发人才公寓项目9个,建成房屋1708套。聚焦青年人才“留得长”,牵头县妇联、团县委等单位,连续4年举办青年人才联谊会,先后组织1300余名青年人才走进马坡“爱情小镇”、仲景小镇等地,促成100余位青年人才喜结良缘,扎根龙乡,建功西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