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杜亚光 史军伟
为扎实贯彻省市县沟渠连通工作会议精神,近日,宝丰县张八桥镇以“疏堵点、连断头、强体系”为核心目标,创新“四大举措”,全力为镇域水利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切实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该镇在工作中立足镇情,科学规划,筑牢水利根基。八桥镇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处于西部山区向东部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境内分布着应河、玉带河、净肠河以及河陈水库、袁店水库等重要水利设施。然而,复杂的地形加上长期积累的沟渠淤塞问题,给水利工作带来诸多挑战。
自沟渠连通工作启动后,张八桥镇迅速展开全面排查统计,梳理出需清理的田沟长达19.845公里、路沟15.46公里、村沟15.89公里。在此基础上,精心制订了“三沟四渠”水系治理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细化施工计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为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张八桥镇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深入解读政策,让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带头、广大群众踊跃参与,逐步构建起了“政府引导 + 群众共治”的良好工作格局,为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工程成效凸显。在施工阶段,张八桥镇创新采用“日报表+第三方规划”的工作模式,一方面借助每日施工情况报表,实时掌握工程进度,精准定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堵点;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进行规划指导,依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保障施工质量与效率。
截至目前,经过不懈努力,沟渠连通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田沟清淤已完成17.33公里,路沟清淤达14.66公里,村沟清淤也达到了14.62公里,累计清除淤泥和垃圾达40余吨。这些成果就如同疏通了河道的“毛细血管”一般,让整个镇域的水系逐渐恢复畅通,为后续的水利功能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
正视问题,补齐短板,建立长效机制。尽管沟渠连通工作整体进展较为顺利,但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难题。部分区域由于地形等因素,施工难度极大;同时,资金和设备方面存在一定缺口,而且部分群众环保意识相对薄弱,这些都给工程推进和后续维护带来了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张八桥镇党委政府积极应对,主动作为。针对河陈水库支渠暗涵淤积、苗李村需新挖沟渠等重难点问题,果断出台“先干后补”政策,调配机械力量予以支持,确保施工不停歇。此外,为保障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计划建立健全沟渠权属认定与维护机制,明确各方责任,让沟渠后续管理有章可循。
同时,张八桥镇还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借助“门前三包”责任制、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等载体,积极引导群众增强环保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共同参与到沟渠的日常维护中来,逐步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锚定目标,持续奋进,保障乡村振兴。展望下一步工作,张八桥镇将继续锚定目标,自我加压,加快滞后区域的施工进度,确保整体工程按时保质完成。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为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沟渠维护长效机制,让“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系治理目标成为现实,切实推动农业灌溉能力提升,有效降低内涝风险,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的水利保障。
该镇党委书记吕跃红表示:“沟渠连通工程意义重大,它既是关乎民生福祉的水利工程,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我镇将以此次沟渠连通工作为契机,持之以恒地完善‘三沟四渠’水系网络,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绩,书写张八桥镇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