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宋乐义 陈向博
3月26日,走进汝州市寄料镇敬老院,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院区路面、形态各异的花坛绿化、品种多样的菜园蔬菜,还有与绿植融为一体的休闲长廊,老人们或悠闲地坐在连廊椅上交流,或不紧不慢地在翻耕着菜园……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我们敬老院入住的都是‘五保户’老人,他们无儿无女,年龄大了生活没法保障就可以申请到这里来。年龄从50岁到89岁都有,目前入住有26人。”寄料镇敬老院负责人杜春怡说。
广场上,在春日的暖阳下,院区工作人员正带领一些有行动能力的老人做手舞操。“我们每天都会带领老人们做游戏、整理内务,让他们动起来,老年人最怕不活动,时间长了身体很容易出问题。”杜春怡告诉记者,为了让这些“五保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工作人员还会带领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到菜园进行适当的田间劳动。
“这是我们的房间,两人一间,每天工作人员都会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整理内务打扫卫生,晚上还会为我们打来温水泡脚,他们照顾的很周到,我们住的也很舒心。”今年66岁的李明林是这里的入住老人之一。走进他居住的房间,只见屋内地面和床铺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而且房间没有异味。
“农村老人都喜欢吃家常饭,我们院会保证老人们一周3顿有肉,蛋类每天都有补充,水果和奶每天也都会供应。”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院区厨房,四名后厨人员正在擀面条。“中午给老人们做捞面条,我们每天都会征求老人们的意见,做他们喜欢吃的饭食。”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为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汝州市还吸纳社会力量,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养老服务企业运营村级养老服务设施,保障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可持续运营,为有需求的老年村民提供更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在该市寄料镇北周庄村的坡地上,汝州市氧林雅居苑养老服务中心——一座私营农村新型养老中心已经建成运营。
“我们这所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建设有50个房间,100张床位,每个房间都配备有独立卫生间、床位呼叫器等设施。”该中心负责人张宗帅介绍,在完善住室各项功能的基础上,中心还配备有餐厅、娱乐室、康复理疗室、健身休闲区等功能区域。
“目前有12名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工全天候为入住老人服务,入住人数32人,除了本村和周边乡镇的老人外,还有外县的老人也慕名前来入住。”张宗帅告诉记者,该中心运行以来,在满足区域内供养人员供养需求的基础上,将养老服务触角向周边县镇村延伸,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等全方位、专业化养老服务。
独居老人可以去养老机构,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怎么解决?温泉镇朱寨村的“幸福院”给出了答案。
上午8时许,朱寨村党支部书记朱学卫来到村里的幸福院,打开各功能室的屋门,招呼已经在等候的几位老人进屋坐。“幸福院每天都会按时开放,这里设置有娱乐室、图书阅览室、休息室等功能室。每天都有20多名村里的老人在这里休闲娱乐。”朱学卫说。
“为方便村中老人就餐,特别是留守老人,我们还在幸福院旁边建设了‘百姓大食堂’。老人们在这里办卡就餐,70岁以上充值100元村集体给他补100元,80岁以上老人充100元补150元,算下来,他们平均每顿饭不到5元钱。”据朱学卫介绍,大食堂提供的午餐一周每天都不重样,有肉片汤、焖面、饺子、面条等,老人们都很喜欢在这里就餐。
汝州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主任杨汝涛告诉记者,为补齐村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短板,该市民政部门以人口密集村为主,筛选出村集体条件好的村,利用老旧小学、村室等公共资源,改造成村级农村幸福院,主要为村里老年人提供日常活动、娱乐、用餐、短期托管等为老服务。目前像这样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幸福院,该市有18家。
据了解,汝州市现有公办、民办养老机构36家,共有床位3066个,入住老人1415人,从业人员409人。该市以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中心辐射周边社区(村)、小区,分散式布局若干个养老服务站点,形成“综合体+”普惠养老网络体系。同时,优化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推进市、乡镇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行“政府补一点、集体出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付一点”的资金筹措模式,从而保障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