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殷会敏
近日,息县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并且引导两家企业的代理人通过微信客户端“出庭”小程序,仅用不到10分钟便成功签订好了调解协议,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指尖司法”的高效与便捷。
案情回顾
信阳某地坪漆公司与息县某房地产公司签订了一份关于某小区地下停车场地面铺设的施工合同,完工后,因工程验收问题,息县房地产公司仅支付了部分工程款,剩余款项地坪漆公司多次要求结算,但房地产公司却以结算条件未成就为由,迟迟未与之结算。信阳某地坪漆公司遂向息县法院起诉,要求房地产公司根据合同约定支付剩余工程款。调解经过案件立案后,承办法官依法开庭进行了审理,在了解到房地产公司仍有偿付意愿后,遂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寻求利益平衡点。
经过多轮协商,双方最终在庭外达成调解协议。考虑到两公司的负责人、代理人均在外地,从便利当事人的角度出发,该案最终通过“云调解”的方式,利用手机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至此,两家企业的矛盾得以化解,双方握手言和。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只有牢固树立“人人、事事、案案、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才能浇灌出“万木成林”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新图景。建设工程类案件标的额大、专业性强,为妥善化解此类纠纷,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息县法院成立建设工程合同类纠纷专门审判团队,集中高效解纷,为企业排忧解难。该案的成功化解,不仅展现了专业团队精准施治、实质解纷的审判内核,更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