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为优化秸秆综合利用结构,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打造秸秆综合利用示范样板,形成有效利用模式,增强辐射带动效应,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正阳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正阳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团队及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魏凤仙研究员、马慧慧副研究员及白杰博士前往正阳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进行实地技术指导。
团队专家先后走进产品展厅、秸秆研发中心、原料库、生产车间及成品库等详细了解秸秆产品研发、推广、销售及运输等环节遇到的技术难题。魏凤仙研究员说,院县共建合作以来,结合当地秸秆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实际及技术需求,重点攻关秸秆饲料化利用中存在的关键技术环节,依托新型经营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多学科、多层次、多部门技术联合体,集中在核心示范基地开展技术示范,改进优化秸秆加工工艺,大力推广秸秆饲料化加工调制技术、多种秸秆混合生产饲喂技术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形成一系列市场需求的花生秧草段、花生秧草粉/细草粉、花生秧草粉颗粒及复合草粉颗粒等十几个秸秆系列产品,逐步实现秸秆的分级分类加工和多种秸秆混合处理,打造科技示范亮板。
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对秸秆精深加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饲料化利用又是秸秆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无论是物理加工、化学处理还是生物处理除了需要完善的生产线,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对产品品质的提升至关重要。马慧慧副研究员建议,首先准确掌握花生秸秆中饲用成分是确保花生秸秆资源精准应用的前提,在花生收获后及时对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秸秆组分进行分析化验,持续丰富正阳花生秸秆资源饲用数据库,完善秸秆品质区域布局,构建秸秆饲料化利用新格局。其次,精深加工工艺不断创新,同时运用营养调控技术、微贮加工技术等,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生产秸秆复合产品,如在秸秆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种,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使秸秆发酵后变成酸、香、软,畜禽喜食的饲料,利用率大幅提高。
正阳县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河南省农科院秸秆综合利用团队专家连续支持给予肯定,表示企业充分依托省院秸秆综合利用团队专家作用,聚焦秸秆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瞄准以花生秸秆为主,因地制宜聚拢小麦、大豆及玉米等秸秆资源,优化秸秆加工工艺流程,改进以花生秸秆为主的多种秸秆加工配方技术,拓展秸秆产品种类,提高秸秆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优化升级的秸秆产品每吨增收约150元,特别是花生秧草粉颗粒出口韩国并签订长期供货订单,每吨增收约500元。秸秆的利用同时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亩增收100元以上。多家单位领导、专家多次到企业调研指导。多家媒体对实施成效做了相关报道。同时通过技术指导、培训及现场观摩,提升种植户、秸秆收储户及秸秆收储企业等相关人员对秸秆利用价值的认识,扩大花生产业链中花生秸秆饲料化科学利用技术影响力,促进新技术推广。
近几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正阳县)”项目支持下,围绕花生“吃干榨净”延伸花生产业链,充分利用花生秸秆资源,按照“先农后工、先饲后肥”总体思路,多元利用,科学确定秸秆综合利用的结构和方式,逐步实现秸秆的分级分类加工和多种秸秆混合处理,按照重点扶持、打造亮点、培育龙头、示范带动的原则,着力打造正阳县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示范样板,带动农户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夯实“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的带动能力,进一步促进秸秆资源利用率全面提升,增加企业和农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