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孙美玲
为建立医院药品目录精细化分类,厘清各类药品品种及规格,优化医院药品目录结构,确保临床安全、及时、有效、合理地用药,2025年3月27日,漯河市中医院组织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会议,该院党委书记、院长杨轶,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文吉,副院长李嵩,纪委书记刘家栋,副院长闫丙川以及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相关成员参会。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文吉主持。
会议首先传达了《漯河市中医院关于调整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通知》《漯河市中医院西成药质量管理规定》《漯河市中医院中药饮片、颗粒质量管理规定》《漯河市中医院药品临时采购程序(暂行管理)》和《漯河市中医院临方药物采购粉碎贮存管理规定》,通报了近一年临采药品情况、医院集采药品完成情况以及医院前置审方和临床合理用药出现的问题。
随后,会议着重讨论医院西药目录、中成药目录、抗菌药物目录调整问题,药品目录调整应临床专家意见,与会专家讨论各科室用药申请意见,修订医院药品目录,进一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张文吉在会上强调,随着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药品领域掀起了零差率销售、药品集中采购、基本药物制度完善、重点监控用药管理以及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等一系列变革。优化药品目录是医院强化合理用药的普遍选择。根据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合理用药相关指标,基本药物、集采药品、辅助用药、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与使用是考核重点,也是医院遴选药品的着眼点。并将其作为抓手,对照合理用药相关指标不断改进,提升临床用药水平。
最后,杨轶对会议进行总结讲话,提出“有需必购、规范使用、合理监测、专项点评”的管控原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又满足临床治疗需要,还需制定更适用的临床用药规范。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在医疗卫生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各专业学术组织先后出台多部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相关政策指南,对遴选和淘汰药品起到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漯河市中医院紧跟国家政策,积极探索药学服务模式创新,采用目标管理思路,借鉴循证药学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方法,探索构建了药品临时采购科学化管理新模式。在整个过程中,药师主动参与临床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药学服务,保障了患者合理用药需求,同时也提升了医院药品精细化管理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