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春季,万物复苏,正是中药材生长的黄金时期。近日,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南“优特计划”优质中药材专项负责人、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梁慧珍研究员,以及河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育种技术岗位专家余永亮,带领一支由多位中药材种植与管理专家组成的团队,前往南阳市淅川县和邓州市,开展中药材春管科技服务活动,为当地的中药材安全生产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
首站抵达的是淅川县九重镇福森药业的金银花种植基地。金银花,作为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功效的传统中药材,其市场需求一直居高不下。然而,种植过程中面临的病虫害、土壤退化等问题,却始终困扰着种植户。梁慧珍一行仔细查看了金银花的扦插繁殖育苗情况和大田金银花长势。他们发现基地内的金银花长势虽好,但存在常年连作导致的死棵现象,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针对这一问题,专家们立即与企业领导和基地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梁慧珍研究员建议,通过土壤改良、营养调控、药剂处理以及新品种的更新换代等手段,来实现金银花的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梁慧珍研究员还亲自示范了如何正确进行春季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等关键技术操作,以确保金银花能够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紧接着,专家团队前往邓州市,这里的中药材种植同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艾草,作为邓州市种植面积最大的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不言而喻。然而,艾的种植过程中,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对艾叶药材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邓州市白牛镇的艾种植基地,专家们实地查看了艾的出苗情况和田间长势,对种植户在品种提纯复壮、田间疏密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困惑进行了详细解答。梁慧珍研究员特别强调了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性,指出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艾叶的安全性和品质。同时还传授了一些实用的田间管理经验,帮助种植户提高艾叶的产量和收益。
麦冬,作为一种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功效的中药材,其市场需求也在逐年增长。然而,麦冬的种植过程中,种苗的引种来源、道地品种的选择以及杂草防治等问题,一直是种植户面临的难题。在邓州市文渠镇的麦冬种植基地,梁慧珍研究员详细询问了麦冬种苗的引种来源地,并对种苗的质量进行了评估。指出选择优质的种苗是保障麦冬产量的基础,而道地品种的选择则直接关系到药材的品质。针对种植户在杂草防治方面的困惑,梁慧珍研究员传授了一些科学的除草方法,并强调田间管理的重要性。梁慧珍研究员耐心解答了种植户提出的问题,传授了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经验,帮助他们提高麦冬的产量和品质。
在科技服务活动过程中,专家们表示,将继续关注南阳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动态,及时为种植户提供最新的科技信息和市场动态,助力中药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他们也鼓励种植户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共同推动中药材产业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