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王倩 通讯员 孙晓兵 王颜霞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平顶山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平顶山市医保局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互联网+慢病健康管理”新模式建设,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势,积极破解慢病患者就医用药和报销的“痛点”“堵点”,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
作为辖区内试点医院,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慢病门诊通过线上、线下“点线结合”的方式,率先在全省开启重症慢病一站式诊疗服务,实现了线下就医一体通办、线上就医送药到家,依托高效便民的“互联网+慢病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了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体化诊区 全流程通办
打造慢病“零阻力”就医样板
该市市民李先生的父亲今年78岁,患慢阻肺已有10年,一直遵医嘱规范服药。4月1日上午,李先生拿着父亲的身份证,来到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楼二楼慢病管理服务站为父亲续药。
在电梯口导医处取号后,他来到慢性病办公室排队就诊。办公室内除了医生问诊区外,还划分出了25㎡的区域作为药房,开设了慢病结算窗口和取药窗口。李先生就诊时,通过读取父亲身份证,医生调出患者既往病史和用药史,并详细询问老人目前身体状况。医生开好药后,李先生转身来到办公室内的慢病结算窗口,完成了医保报销、自负费用支付,接着在拐角处的取药窗口完成取药。从进入办公室就诊到取药离开,全程用时仅8分钟。
“以前续药得楼上楼下跑,去慢病门诊、缴费处、药房这些窗口挨个排队,人多的时候一两个小时才能办完。”李先生说,“现在可方便多啦,在一个房间就能办完所有事情,省时又省力!”
该院慢病门诊主任张亚平说,慢性病的治疗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每月取药、持续用药、定期检查或调整处方。月初是患者就医高峰期,门诊日接待患者数量达到200余人。由于慢病开药涉及多个诊疗环节,手续比较繁琐,对于行动迟缓的老年人来说更是不便,因此“急慢分治”、改进服务流程迫在眉睫。
为提升慢病门诊的服务质量和效能,给慢病群体营造更加便捷、智慧、人性化的就医环境,在平顶山市卫生健康委和市医保中心支持下,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组织医务、门诊、信息、临床药学、医保、财务等多个部门科室,齐心协作、打破壁垒,进行系统化的资源和服务流程整合,优化接诊空间布局,安排专业全科医师和中医医师长期坐诊,于2023年8月1日启用了“慢病管理服务站”,全省首个线下慢病综合管理一站式服务项目成功落地。
该服务站把门诊慢性病患者的问诊、续方服务从日常门诊就医流程中剥离出来,就诊人在一个诊区内,就能享受到备案登记、挂号、问诊、开方、结算、取药全流程就医服务,破解了“东奔西走、反复排队、手续繁杂”等问题,使就医体验从“耗时费力”转变为“高效省心”,进一步畅通了群众的就医之路。
足不出户享报销 药品直接送到家
线上门诊让居家慢病患者有“医”靠
在实现线下“一站办”的同时,平顶山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联合平顶山微医医院互联网医院,将线下慢病管理服务站“搬”至线上。
2023年9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在我省率先开通了慢病门诊线上服务,符合条件和有用药需求的慢性病患者,随时随地可登录“平顶山微医医院”小程序,享受到复诊、开单、缴费、医保结算审核、药品免费配送到家的全流程闭环式诊疗服务。
在张亚平线上接诊的患者中,有不少长期在外务工患者或跟随子女在外地居住的患者。蔺先生是平顶山市一名退休职工,他有10余年的糖尿病史,从去年年初开始一直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慢病门诊取药来控制血糖。今年2月份蔺先生前往天津和子女共同生活,饮食和环境变化让他的血糖一度失控,空腹血糖达到13mmol/L,餐后血糖高达24mmol/L。
前往当地医院看病多有不便,蔺先生便在家人帮助下尝试着在线上就诊开药。在“平顶山微医医院”小程序上,蔺先生点击“医保慢病专区”,根据提示上传个人信息、历史病历,在线向张亚平主任反映了自己身体状况。张亚平为他调整了处方,并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在最后药物缴费环节,蔺先生刷脸完成了医保实时结算。第三天,蔺先生在天津收到免费邮寄的药物后,遵医嘱按时用药,半月后血糖顺利恢复至正常值。
蔺先生在省外能够轻松完成线上医保结算,离不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赋能。平顶山市医保局将线上支付系统与医保信息系统对接,患者线上结算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系统自动测算出统筹基金支付、个账支付及微信支付金额,实现了线上快捷报销支付。医保结算“绿色通道”机制,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患者通过小程序就能享受到线上就诊、刷脸支付、省内省外药物配送到家服务,真正实现了就医“零跑腿”、慢病治疗不断药。
张亚平表示,线上慢病门诊服务既减轻了群众的时间成本、节约医疗资源,又能逐步实现从线下就诊到线上复诊的分流,对于恶劣天气无法按时到院取药的患者,以及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患者来说十分受益。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线上慢病门诊服务落地刚满一年半,张亚平主任线上咨询量已达到5600人次,马秀萍副主任线上咨询量达到了3920人次,众多慢性病患者通过线上方式享受到了高效、便捷、优质的诊疗服务。
“老年重症慢性病患者往往有多种疾病缠身,他们在平时遇到身体不适或突发健康状况时,经常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科学就医或调整用药。”张亚平说。
为了及时帮助患者解决难题,科室建立了线上医患沟通群,目前6个医患沟通群已有2000余名患者及家属加入,他们可随时通过线上获得专科医生的医疗支持、健康指导和预防保障。在治疗过程中,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在线跟踪随访,慢病门诊医生全流程参与、全方位“护航”,大大提升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居家期间治疗效果,减少了患者并发症发生,也降低了慢性病患者住院频率,节约了医疗成本。
精细化管理 数字化运营
为慢病患者提供全周期的健康保障
如何在目前“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把医院专业医疗服务半径延伸扩展到社会、家庭,全面实现医疗服务增量和不同背景下患者的同质化医疗,平顶山市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路径。
为切实提高全市慢病门诊线上线下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慢病管理四级覆盖(市、县、乡、村),平顶山市政府在2024年7月下发的《关于落实落细卫生健康四个专项行动工作举措的通知》,提出深入推进重大慢性病防治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全市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尽快建成全市统一的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和管理系统。
今年3月中旬开始,该市卫生健康委举办了首期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培训班,接下来还将陆续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从事慢性病防治的临床医生、公卫医师、疾控人员进行培训。该举措通过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全市覆盖,推动各级机构数据互通共享,汇聚整合区域居民健康、医疗机构服务、社区慢病服务等信息,形成以居家慢性病患者为中心的、“互联网+”的“三医联动”模式(在线专科医生管理+药品配送到家+医保在线报销)。
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全市门诊慢性病的动态可视化监管平台,覆盖慢病患者就医“诊前、诊中、诊后”全过程,可对大量居家慢性病患者进行连续专业化跟踪管理,使医患高度黏合,患者可随时获得与自己疾病相关的专业医疗和预防保障,通过“急慢分治”“医防融合”,营造高效、安全、快捷、可及的慢病医疗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