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黄成 通讯员 黄荣
巍巍大别山,悠悠淮河水;楚风豫韵,北国江南。河南信阳的罗山土地上有一座历史名镇——莽张镇,这里的星空,哲思与梦想交织,科幻作家刘慈欣曾诗情仰望;这里的土地,红色基因与中华古文化交相辉映,商周古文化遗址述说着华夏文脉兴盛历史绵长;这里的人民,奋进与感恩前行,借势而为谱写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
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灿烂的历史文化,感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党爱国的深厚情感,践行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莽张初中于4月1日和2日分年级开展了以“亲近自然、亲近乡土、亲近历史”为主题的实践研学活动。
春天之美,美在绿意;青春之美,贵在素养。开营仪式上,张开立校长寄语大家:本次研学,乐享春天之美,出彩才艺之趣,探究家乡文化之韵,感受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希望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历史的厚度,用心灵感受文明的温度,用眼睛感受家乡的魅力。
四月的莽张,春意正浓。在踏上前往天湖古文化遗址的乡间小道上,师生开启了四公里的拓展训练,行军队伍,队列齐整,斗志昂扬,崭新的班旗迎风飘飘。汗水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这是青春的朝气,也是幸福的奖赏。
上午9时许,队伍抵达天湖遗址保护区。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沿着山上小道缓缓走入这片沉睡三千年的土地。青铜斝、兽面纹玉戈、刻辞卜骨……九年级学生纷纷感叹:“原来商周工匠的指尖,早已触碰过我们脚下的泥土。谁曾想,芳草萋萋下,竟有这么厚重的历史!”
在天湖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学生先听专家讲解中药材(俗名猫爪)的药用价值及种植过程。同学们深入田间地头,观察猫爪的长势,田间护理的艰辛。蜿蜒流淌的竹竿河、温暖和煦的春阳、忙碌的同学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被时光定格,演绎着青春的故事。
午后二时,天湖乡村大舞台迎来团建和文艺活动的高潮。没有华丽的灯光与音响,学生们以地为席,以湖光山色为幕,呈现了一场质朴而生动的文艺盛宴。师生三十多个文艺节目不仅仅是学生青春的律动,更是莽张初中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展示。
返程大巴启动时,晚霞正将天湖染成琥珀色。车厢里少了来时的喧闹,多了沉思的面庞。这次研学活动,像一粒种子埋进青春的土壤。它或许不会立刻长成参天大树,但当这些少年在未来某个时刻,站在博物馆的青铜器展柜前,或是在课本里读到“邦畿千里”的诗句时,定会想起天湖畔的那个春日——那时风过处,皆是文明的回响。
这次研学实践,将历史沉淀为青春可感可触的温度,让文化传承不再是厚重的概念,而是湖畔的一缕炊烟、掌纹间的一粒尘埃。当现代少年与古老文明在春天相遇,我们终将懂得:对家乡的爱,正是始于这般对大地深情的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