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冯艳华 杨琳
“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示范区为我们提供了全程保姆式服务,让我们对今后在示范区的发展更有信心。”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河智联冷链物流项目负责人张波说。走进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工程车辆穿梭有序,工人们各司其职、高效作业,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
营商环境好不好、优不优,不是说出来、喊出来的,是群众和企业感受出来的。
今年以来,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以“全流程”服务保障、“穿透式”调度管理和“一站式”政务改革为重点,全力破解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了区域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精准服务,构建“全生命周期”护航体系
示范区坚持问题导向,成立由区主要领导牵头的专项攻坚组,围绕产业项目、农田水利及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建立“周督导、月调度”机制,推行“一线工作法”,精准对接企业用地、用工、审批等需求。截至目前,累计解决企业诉求168项,问题解决率达95%以上,推动14个产业项目全部按时启动,8个续建项目超时序推进,储备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效率提升60%。
创新机制,提升全链条管理效能
示范区通过建立“储备-谋划-开工-达效”四张清单,对39个重点项目实施动态化管理,运用“穿透式”调度手段实时跟踪投资进度与工程形象,针对滞后项目定制提速方案,机制创新带动部门协同效率提升50%,跨领域事项办结率达95%,问题响应时间从7天压缩至48小时内,项目落地周期缩短30%,形成谋划快、推进实、达效稳的良性循环。
深化改革,增强要素保障吸引力
示范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土地供应、资金支持、政务效能等方面协同发力,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助力18家企业获贷5000余万元;优化“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服务,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1个工作日,审批效率提升30%。通过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实现了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良性生态。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产业链招商与营商环境迭代升级,以保姆式服务赋能企业全周期发展,持续完善机制、提升质效,全力打造营商环境示范标杆,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钮盾表示。